|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绪言 | 第11-17页 |
| 一 | 第11-15页 |
| 二 | 第15-17页 |
| 上编 | 第17-114页 |
| 第一章 清代闺秀文集的编纂、流传与分布 | 第17-50页 |
| 第一节 闺秀文集的编纂与流传 | 第17-29页 |
| ·总集的编选与流传 | 第17-21页 |
| ·别集的刊刻与流传 | 第21-25页 |
| ·清代闺秀文集编纂与流传的原因 | 第25-29页 |
| 第二节 清代闺秀文集的数量、类型与分布 | 第29-50页 |
| ·清代闺秀文集的数量 | 第30-46页 |
| ·清代闺秀文章的文体类型 | 第46-47页 |
| ·本文的研究对象与地域的限定 | 第47-50页 |
| 第二章 闺秀尺牍——清代浙江闺秀的生活与婚姻 | 第50-82页 |
| 第一节 才媛交际书简 | 第52-65页 |
| ·才媛结社 | 第52-60页 |
| ·闺秀个体间的唱酬往还 | 第60-65页 |
| 第二节 闺秀与士人之书 | 第65-82页 |
| ·女弟子书与寄兄 | 第65-69页 |
| ·夫妇两地之书 | 第69-82页 |
| 第三章 才媛序跋——清代浙江闺秀的文学创作观 | 第82-114页 |
| 第一节 诗词文序跋:清代闺秀文学观念的变迁 | 第83-95页 |
| ·清初至康熙中期 | 第83-85页 |
| ·康熙中期后 | 第85-90页 |
| ·嘉庆道光间 | 第90-95页 |
| 第二节 戏曲、小说批评:清代闺秀戏曲、小说批评的参与度与关注点 | 第95-114页 |
| ·对女性命运与情爱婚姻的关注 | 第97-106页 |
| ·对女性名节的关注 | 第106-108页 |
| ·小说评论的空白 | 第108-111页 |
| ·骈文序跋的兴起 | 第111-114页 |
| 下编 | 第114-184页 |
| 第四章 品行与文章并重——论徐叶昭与陈尔士 | 第114-156页 |
| 第一节 徐叶昭生平著述考 | 第114-139页 |
| ·家世出身 | 第114-117页 |
| ·问学交游 | 第117-121页 |
| ·婚姻生活:"佳人才子"式婚姻与清中期择偶观念的变迁 | 第121-126页 |
| ·经史文章研究 | 第126-139页 |
| 第二节 陈尔士 | 第139-156页 |
| ·生平经历 | 第139-141页 |
| ·为学与课子诲女 | 第141-146页 |
| ·治家与婚姻 | 第146-149页 |
| ·讲经论史之文 | 第149-156页 |
| 第五章 自抒怀抱与遣兴怡情——论钱凤纶与沈彩 | 第156-184页 |
| 第一节 钱凤纶 | 第156-169页 |
| ·生平家世 | 第156-160页 |
| ·婚姻生活:挑灯夜读与助夫科考 | 第160-163页 |
| ·著述与创作 | 第163-169页 |
| 第二节 沈彩 | 第169-184页 |
| ·生平与为学:夫倡妾随的藏书生活 | 第169-173页 |
| ·题跋与杂记研究 | 第173-184页 |
| 余论 | 第184-189页 |
| 一 | 第184-186页 |
| 二 | 第186-1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9-195页 |
| 文献类 | 第189-191页 |
| 研究论著 | 第191-193页 |
| 论文 | 第193页 |
| 期刊论文 | 第193页 |
| 硕士论文 | 第193-194页 |
| 博士论文 | 第194-195页 |
| 后记 | 第195-197页 |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