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拟南芥活性氧应答基因的转录调控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缩略词表第8-11页
文献综述第11-32页
 1 植物活性氧信号转导研究进展第11-31页
   ·植物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第11-13页
   ·活性氧调控的生理过程第13-16页
     ·活性氧与气孔运动第13-14页
     ·活性氧与细胞衰老死亡过程第14-15页
     ·活性氧与生长发育第15-16页
   ·活性氧相关的信号转导第16-21页
     ·氧化还原感受机制第16-17页
     ·活性氧与Ca~(2+)信号第17-18页
     ·活性氧与G蛋白第18-19页
     ·活性氧与MAPK级联系统第19-20页
     ·活性氧与NO第20-21页
   ·活性氧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第21-23页
   ·氧化胁迫应答的转录调控机制第23-30页
     ·其他生物活性氧应答的转录调控机制第23-24页
     ·植物活性氧特异应答的cis-element第24页
     ·参与活性氧应答转录调控的转录因子第24-26页
     ·转录因子活性的调控方式第26-30页
   ·展望第30-31页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1-32页
研究报告第32-107页
 3 拟南芥H_2O_2调控基因表达的基因芯片分析第32-50页
   ·前言第32-33页
   ·实验材料第33页
     ·植物材料第33页
     ·试剂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6页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第33-34页
     ·总RNA的纯化、定量和电泳分析第34页
     ·第一链和第二链cDNA的合成第34页
     ·cRNA的合成、纯化和片断化第34-35页
     ·芯片的杂交和洗涤第35页
     ·芯片的洗涤和扫描第35页
     ·半定量RT-PCR检测基因表达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7页
     ·样品制备和芯片杂交实验流程的质量控制第36-37页
     ·芯片杂交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第37页
     ·ABA和H_2O_2应答基因及其功能分类第37-38页
     ·ABA和H_2O_2应答基因的cross-talk第38-44页
     ·ABA和H_2O_2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特异性第44-46页
     ·通过RT-PCR验证基因芯片数据第46-47页
   ·讨论第47-50页
 4 活性氧应答转录调控元件的生物信息学及遗传学分析第50-62页
   ·前言第50页
   ·实验材料第50-51页
     ·植物材料第50-51页
     ·质粒载体和菌株第51页
     ·试剂第51页
   ·实验方法第51-54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1-52页
     ·重组质粒构建和大量制备第52-53页
     ·基因枪转化第53页
     ·生物发光检测第53-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60页
     ·活性氧特异应答基因的分析第54页
     ·活性氧特异应答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获得和MEME分析第54-55页
     ·潜在活性氧应答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第55-57页
     ·基因枪介导的瞬时表达系统的建立第57-58页
     ·不同ROE对外源活性氧处理的应答分析第58-60页
   ·讨论第60-62页
 5 MPK6-ERF6途径介导了活性氧应答的转录调控第62-91页
   ·前言第62页
   ·实验材料第62-63页
     ·植物材料第62页
     ·质粒载体和菌株第62-63页
     ·试剂第63页
   ·实验方法第63-73页
     ·T-DNA插入缺失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第63-64页
     ·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64页
     ·实时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第64页
     ·pERF6-GUS转基因植物的获得第64-65页
     ·酵母双杂交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第65-67页
     ·双分子荧光互补瞬时表达验证植物细胞内蛋白互作第67-68页
     ·体外磷酸化及磷酸化位点分析第68-69页
     ·磷酸化位点的点突变第69页
     ·凝胶阻滞电泳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第69-70页
     ·基因枪转化与瞬时表达分析第70-71页
     ·ERF6超表达转基因植物的获得第71页
     ·转基因植物总蛋白的提取第71页
     ·Western杂交检测目的蛋白第71页
     ·凝胶激酶分析第71-72页
     ·免疫共沉淀第72页
     ·表型分析第72页
     ·下游基因表达检测第72-73页
   ·结果与分析第73-87页
     ·ERF6的表达受活性氧和胁迫刺激诱导第73-74页
     ·ERF6能够特异地与ROE8的结合第74-75页
     ·ERF6激活GCC-LUC的活性第75-76页
     ·T-DNA插入突变体erf6-1和erf6-2的筛选与鉴定第76页
     ·ERF6可能参与了ABA调控的萌发和早期生长过程第76-77页
     ·ERF6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第77-78页
     ·ERF6功能结构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8页
     ·ERF6能够与MPK3/6发生相互作用第78-80页
     ·MPK6能够磷酸化ERF6第80-81页
     ·ERF6磷酸化介导了核质定位第81-83页
     ·共转化ERF6~(DD)增强GCC box转录活性第83-84页
     ·超表达ERF6转基因植物的检测和表型分析第84-85页
     ·ERF6转基因调控了活性氧诱导的基因表达第85-86页
     ·H_2O_2和磷酸化调控ERF6-MPK6复合体的稳定性?第86-87页
   ·讨论第87-91页
 6 结论第91-92页
 7 参考文献第92-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β-葡萄糖苷酶调节ABA含量动态变化与耐旱性关系研究
下一篇:双金属团簇磁性与氢化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