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词论文

明末清初词人社集与词风嬗变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20页
 一、“词人社集”概念界定第10-11页
 二、明末清初词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1-14页
 三、词人社集研究新构想第14-20页
第一章 明末清初词人社集总论第20-71页
 第一节 词人社集活动的渊源第20-22页
 第二节 影响词人社集之因素第22-26页
  一、政治因素第22-23页
  二、经济因素第23-24页
  三、科举因素第24-25页
  四、社会风气因素第25-26页
 第三节 词人社集之形态第26-39页
  一、幕府社集第27-30页
  二、馆院社集第30-31页
  三、科宦交往社集第31-32页
  四、园林雅集第32-38页
  五、节日修禊社集第38-39页
 第四节 词人社集与百派腾跃第39-60页
  一、云间词派与云间词人社集第40-44页
  二、柳洲词派与柳洲词人社集第44-50页
  三、西陵词派与西陵词人社集第50-52页
  四、广陵词人群与广陵词人社集第52-55页
  五、阳羡词派与“里门”词人社集第55-58页
  六、浙西词派与梅里词人社集第58-60页
 第五节 词风嬗变与词人社集中的“领袖效应”第60-71页
第二章 启、祯、顺治朝的词人社集与“主情”词风第71-141页
 第一节 词人社集论词第71-84页
  一、徐、卓论词第71-72页
  二、云间词人社集论词第72-77页
  三、沈、毛论争第77-81页
  四、广陵词人社集论词第81-84页
 第二节 社集唱和情词第84-128页
  一、徐、卓晤歌开风气之先第84-85页
  二、云间词人社集唱和与主情词风的成熟第85-107页
  二、西陵词人社集唱和与主情词风的变异第107-117页
  四、广陵词人社集唱和与主情词风的开拓第117-128页
 第三节 社集选词第128-136页
  一、徐、卓《词统》第128-129页
  二、《倚声初集》第129-136页
 第四节 陈子龙词风变化与云间词人社集第136-141页
第三章 康熙前中期的词人社集与“尚气”词风第141-231页
 第一节 词人社集论词第141-148页
 第二节 社集填词与“尚气”词风的激荡第148-192页
  一、“江村”、“广陵”唱和与“尚气”词风的开端第148-161页
  二、京师词人社集唱和与“尚气”词风的发展第161-173页
  三、阳羡里门社集唱和与“尚气”词风的高潮第173-192页
 第三节 《今词苑》的编选第192-196页
 第四节 个人词风变化与词人社集唱和第196-231页
  一、宋琬词风变化与“江村唱和”第196-202页
  二、陈维崧词风嬗变与广陵词人社集第202-218页
  三、龚鼎孳词风变化与“秋水轩唱和”第218-231页
第四章 康熙中后期的词人社集与“崇雅”词风第231-268页
 第一节 词人社集论词第231-237页
 第二节 社集填词与词的雅化道路第237-259页
  一、“乐府补题”唱和与题材的雅化第237-247页
  二、“辛酉”及“西泠韵”唱和与“崇雅”词风的变异第247-259页
 第三节《词综》的编选第259-260页
 第四节 朱彝尊词风变化与“乐府补题”唱和第260-268页
第五章 词人社集与众派合流第268-281页
 第一节 众派合流的社会历史背景第268-272页
 第二节 众派合流的轨迹第272-276页
 第三节 众派合流的负面影响第276-281页
结语第281-283页
参考文献第283-289页
附录一 明末清初词人社集活动编年第289-304页
附录二《全清词·顺康卷补编》重收词考第304-309页
后记第309-311页

论文共3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苑英华》诗研究
下一篇: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