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煤矿开采论文--露天煤矿开采论文

软岩边坡动态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5页
        1.2.1 软岩特性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17页
    1.6 小结第17-19页
第2章 矿区地质条件第19-29页
    2.1 工程地质条件第19-23页
        2.1.1 地层岩性及组合特征第19-22页
        2.1.2 地质构造第22-23页
    2.2 工程地质补充勘察第23-26页
    2.3 水文地质条件第26-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第29-39页
    3.1 试验方法第29-33页
        3.1.1 密度试验第29页
        3.1.2 含水率试验第29-30页
        3.1.3 直剪试验第30-31页
        3.1.4 标准固结压缩试验第31页
        3.1.5 三轴压缩试验第31-32页
        3.1.6 点荷载强度试验第32-33页
    3.2 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第33-36页
    3.3 滑坡反分析第36-37页
    3.4 岩土体物理力学推荐指标第37-38页
    3.5 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软岩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滑坡模式研究第39-45页
    4.1 有限差分法(FLAC3D法)的基本原理第39页
    4.2 计算模型的选取第39-40页
    4.3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0-44页
        4.3.1 剖面2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第40-42页
        4.3.2 剖面4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第42-43页
        4.3.3 剖面7 数值模拟结果第43-44页
    4.4 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现状边坡稳定性及开采条件分析第45-51页
    5.1 极限平衡法的原理第45页
    5.2 边坡安全储备系数的确定第45-46页
    5.3 现状边坡稳定性分析第46-50页
    5.4 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控制开采技术研究第51-76页
    6.1 控制开采技术基本原理第51页
    6.2 控制开采技术重要实施参数研究第51-57页
        6.2.1 开口宽度第51-55页
        6.2.2 条采长度第55-57页
        6.2.3 条采深度第57页
    6.3 C标控制开采实施方案第57-59页
        6.3.1 初始开口位置第57-58页
        6.3.2 软弱基底处理第58-59页
        6.3.3 内排程序及要求第59页
    6.4 A标控制开采实施方案第59-66页
        6.4.1 初始拉沟位置第61-62页
        6.4.2 滑体清理方案第62-63页
        6.4.3 内排压脚方案第63-66页
    6.5 B标控制开采实施方案第66-69页
        6.5.1 基本说明第66页
        6.5.2 保护煤柱开采方案第66-68页
        6.5.3 内排方案第68-69页
    6.6 基于GPS监测数据的边坡变形分析第69-74页
        6.6.1 条采区与区域外位移变化对比分析第69-72页
        6.6.2 条采前后同一区域位移变化对比分析第72-74页
    6.7 边坡变形及破坏规律第74页
    6.8 小结第74-7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8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胜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重介质旋流器结构优化与流场模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