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对楼顶平台权属理论的分析 | 第15-31页 |
第一节 楼顶平台的界定及权利属性 | 第15-20页 |
一、楼顶平台的界定 | 第15-17页 |
二、楼顶平台的权利属性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楼顶平台属于共有部分的理由 | 第20-24页 |
一、楼顶平台涉及业主公共安全利益 | 第20页 |
二、楼顶平台不具备专有独立性 | 第20-23页 |
三、楼顶平台专有不符合“一物一权”“公平交易”等法则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楼顶平台共有及专有的理论局限 | 第24-31页 |
一、楼顶平台实行共有的局限 | 第25-26页 |
二、楼顶平台实行专有的局限 | 第26-28页 |
三、楼顶平台属于共有部分和属于专有部分的比较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楼顶平台权属理论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 | 第31-39页 |
第一节 楼顶平台权属的现实冲突 | 第31-35页 |
一、房地产商与区分所有人之间的冲突 | 第31-32页 |
二、区分所有人之间的矛盾 | 第32-34页 |
三、区分所有人与第三人之间的纠纷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楼顶平台权属相关当事人的利益诉求 | 第35-39页 |
一、开发商的利益诉求 | 第35-36页 |
二、区分所有建筑物各业主的利益诉求 | 第36-37页 |
三、第三人的利益诉求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在楼顶平台共有基础上设定专用权的可行性探索 | 第39-53页 |
第一节 专用权的界定 | 第39-45页 |
一、专用权客体范围的界定 | 第40-41页 |
二、专用权主体范围的界定 | 第41-43页 |
三、楼顶平台专用权的性质 | 第43-45页 |
第二节 专用权的设定 | 第45-51页 |
一、设定原则 | 第45-46页 |
二、设定方式 | 第46-48页 |
三、设定限制 | 第48-49页 |
四、楼顶平台专有使用的权利和义务 | 第49-50页 |
五、楼顶平台专有使用的收益分配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有关立法建议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