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巯基乙醇清洁氧化衍生物的合成及工程基础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4-45页
    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2 二硫代二乙二醇应用现状及合成方法研究进展第14-27页
        1.2.1 有机二硫化物应用现状第14-15页
        1.2.2 有机二硫化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第15-27页
    1.3 羟乙基磺酸(钠)应用现状及合成方法研究进展第27-31页
        1.3.1 羟乙基磺酸(钠)应用现状第27-29页
        1.3.2 合成方法研究进展第29-31页
    1.4 Aspen Plus模拟发展现状第31-32页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32-33页
    1.6 课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第33-34页
        1.6.1 研究思路第33页
        1.6.2 研究内容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45页
2 赖氨酸催化合成二硫代二乙二醇研究第45-77页
    2.1 热力学分析及反应模拟第45-52页
        2.1.1 主反应和副反应第45-46页
        2.1.2 原料及产物和主要副产物的标准生成焓及标准熵数据第46-48页
        2.1.3 理想气体状态反应热力学计算第48页
        2.1.4 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热力学数据第48-52页
    2.2 合成工艺研究第52-73页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52-53页
        2.2.2 分析方法第53-60页
        2.2.3 实验方法第60-62页
        2.2.4 筛选催化剂第62-63页
        2.2.5 合成工艺优化第63-73页
    2.3 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3 牛磺酸催化合成二硫代二乙二醇研究第77-102页
    3.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77-78页
    3.2 分析方法第78-80页
        3.2.1 定量分析方法第78页
        3.2.2 氧化反应体系分析第78-80页
    3.3 实验方法第80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0-82页
        3.4.1 正交试验结果第80-81页
        3.4.2 平行实验结果第81-82页
    3.5 氯球负载牛磺酸催化合成二硫代二乙二醇研究第82-83页
        3.5.1 氯球负载方法第82页
        3.5.2 负载氯球重复使用实验结果第82-83页
    3.6 有机溶剂萃取二硫代二乙二醇的模拟研究第83-99页
        3.6.1 选择合适的萃取剂第83-95页
        3.6.2 温度对溶剂萃取平衡的影响第95-98页
        3.6.3 萃取分离模拟第98-99页
    3.7 小结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2页
4 牛磺酸催化合成二硫代二乙二醇动力学研究第102-114页
    4.1 实验第102-104页
        4.1.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102-103页
        4.1.2 分析方法第103-104页
    4.2 反应动力学模型第104-109页
        4.2.1 反应原理第104页
        4.2.2 动力学方程式的测定第104-106页
        4.2.3 反应活化能的确定第106-108页
        4.2.4 反应动力学方程第108-109页
    4.3 动力学方程可靠性的验证第109页
    4.4 反应机理第109-111页
        4.4.1 过氧化氢氧化巯基乙醇反应机理第109-110页
        4.4.2 牛磺酸催化合成机理探讨第110-111页
    4.5 小结第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4页
5 羟乙基磺酸合成研究第114-133页
    5.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114-115页
        5.1.1 主要原料及试剂第114页
        5.1.2 主要设备及仪器第114-115页
    5.2 分析条件的建立第115页
        5.2.1 羟乙基磺酸的定性分析第115页
        5.2.2 羟乙基磺酸的定量分析第115页
    5.3 实验方法第115-117页
        5.3.1 合成方法第115页
        5.3.2 后处理方法第115-116页
        5.3.3 配料比对收率的影响第116页
        5.3.4 熟化温度对收率的影响第116页
        5.3.5 熟化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第116页
        5.3.6 羟乙基磺酸合成的响应面试验第116-117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117-127页
        5.4.1 巯基乙醇与过氧化氢摩尔配比对羟乙基磺酸收率的影响第117-118页
        5.4.2 熟化温度对羟乙基磺酸收率的影响第118-119页
        5.4.3 熟化时间对羟乙基磺酸收率的影响第119-120页
        5.4.4 响应面试验的结果第120-126页
        5.4.5 平行实验第126-127页
    5.5 羟乙基磺酸钠合成方法第127页
    5.6 羟乙基磺酸钠提纯方法第127页
    5.7 产品表征第127-130页
        5.7.1 IR分析第127-128页
        5.7.2 ~1H-NMR图谱第128-129页
        5.7.3 DSC分析第129-130页
    5.8 小结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3页
6 羟乙基磺酸钠溶解性能研究第133-165页
    6.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133-134页
    6.2 动态法测定羟乙基磺酸钠溶解度第134-137页
        6.2.1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134页
        6.2.2 方法可靠性检验第134-135页
        6.2.3 溶解度的计算及关联第135页
        6.2.4 简化模型法第135-137页
    6.3 溶解度测定结果第137-161页
        6.3.1 二元体系固液相平衡实验测定和关联计算结果第137-140页
        6.3.2 三元体系固液相平衡实验测定和关联计算结果第140-157页
        6.3.3 羟乙基磺酸钠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性质第157-161页
    6.4 小结第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65页
7 羟乙基磺酸钠的定压比热容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第165-190页
    7.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165页
    7.2 定压比热容测定原理第165-166页
    7.3 实验方法第166页
    7.4 热分解动力学理论部分第166-171页
        7.4.1 F-W-O法第168页
        7.4.2 Doyle法第168页
        7.4.3 Distributed activation energy model(DAEM)法第168-169页
        7.4.4 Kissinger法第169页
        7.4.5 Sǎtava-Sěsták法第169-171页
        7.4.6 热分解模型参数计算方法第171页
    7.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71-185页
        7.5.1 热分解过程第171-176页
        7.5.2 羟乙基磺酸钠的定压比热容第176-178页
        7.5.3 确定羟乙基磺酸钠热分解过程动力学参数第178-185页
    7.6 小结第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0页
8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190-193页
    8.1 结论第190-191页
    8.2 创新点第191-192页
    8.3 展望第192-193页
个人简历第193页
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93-194页
致谢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eOx基低温SCR脱硝催化剂的抗SO2中毒与N2O生成机理
下一篇:新农药三氟咪啶酰胺在环境中的转化机理及其转化产物的生物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