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 第12-15页 |
1.3.1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网络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概述及必要性 | 第15-20页 |
2.1 第三方支付概述 | 第15-16页 |
2.1.1 第三方支付的含义 | 第15页 |
2.1.2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性质 | 第15-16页 |
2.2 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的概述 | 第16-17页 |
2.2.1 第三方支付消费者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2 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的特点 | 第17页 |
2.3 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 第17-20页 |
2.3.1 保障消费者支付安全的需要 | 第18页 |
2.3.2 改善消费者弱势地位的需要 | 第18页 |
2.3.3 保护消费者免受侵害的需要 | 第18-20页 |
3 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 第20-27页 |
3.1 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3.1.1 个人信息安全权问题 | 第20-21页 |
3.1.2 知情权问题 | 第21页 |
3.1.3 资金安全权问题 | 第21-22页 |
3.1.4 资金追偿权问题 | 第22-23页 |
3.2 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3-27页 |
3.2.1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律规定不系统 | 第23页 |
3.2.2 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 第23-24页 |
3.2.3 交易安全保障机制及支付差错处理机制不健全 | 第24-25页 |
3.2.4 资金追偿纠纷解决机制不明确 | 第25-27页 |
4 国外网络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之借鉴 | 第27-31页 |
4.1 国外立法现状 | 第27-29页 |
4.1.1 美国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 第27页 |
4.1.2 澳大利亚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 第27-28页 |
4.1.3 欧盟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 第28-29页 |
4.2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4.2.1 注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 | 第29页 |
4.2.2 细化消费者权利与支付机构义务 | 第29-30页 |
4.2.3 限定消费者风险损失范围 | 第30页 |
4.2.4 健全资金追偿机制 | 第30-31页 |
5 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1-37页 |
5.1 明确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原则 | 第31-32页 |
5.1.1 同等保护原则 | 第31页 |
5.1.2 适度保护原则 | 第31-32页 |
5.1.3 维护效率与便利原则 | 第32页 |
5.2 强化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的法律保护 | 第32-33页 |
5.2.1 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息保障义务 | 第33页 |
5.2.2 创新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机制 | 第33页 |
5.3 完善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 第33-34页 |
5.3.1 优化信息披露及交易程序 | 第34页 |
5.3.2 实行强制风险告知义务 | 第34页 |
5.4 加强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资金安全权的法律保护 | 第34-36页 |
5.4.1 转变消费者沉淀资金管理模式 | 第34-35页 |
5.4.2 提高第三方支付交易的安全性 | 第35页 |
5.4.3 构建第三方支付差错处理制度 | 第35-36页 |
5.5 加大第三方支付消费者资金追偿权的法律保护 | 第36-37页 |
5.5.1 健全实体性规范 | 第36页 |
5.5.2 求偿程序的创新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