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1.1 建筑材料放射性概述 | 第12-13页 |
| 1.2 辐射的主要来源与危害 | 第13-15页 |
| 1.2.1 放射性核素特点 | 第13页 |
| 1.2.2 天然电离辐射 | 第13-14页 |
| 1.2.3 辐射的危害 | 第14-15页 |
| 1.3 辐射的防护标准 | 第15页 |
| 1.4 建筑材料放射性含量限制标准 | 第15-16页 |
| 1.4.1 国内相关标准 | 第15页 |
| 1.4.2 国外核素限量值 | 第15-16页 |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 1.5.1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1.5.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 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4页 |
| 2.1.1 样品采集 | 第24页 |
| 2.1.2 样品处理 | 第24页 |
| 2.2 样品测量 | 第24-27页 |
| 2.2.1 测量原理 | 第24-25页 |
| 2.2.2 测量仪器 | 第25页 |
| 2.2.3 能量刻度和效率刻度 | 第25-26页 |
| 2.2.4 全能峰的选择 | 第26-27页 |
| 2.2.5 测量时间的选择 | 第27页 |
| 2.3 样品读数 | 第27-28页 |
| 2.3.1 放射性活度 | 第27-28页 |
| 2.3.2 读谱方法 | 第28页 |
| 2.3.3 读数时间校正 | 第28页 |
| 2.3.4 样品自吸收校正 | 第28页 |
| 2.4 建筑材料辐射风险评价指标 | 第28-32页 |
| 2.4.1 内、外照射指数 | 第28-29页 |
| 2.4.2 镭当量活度 | 第29-30页 |
| 2.4.3 居民所受年有效剂量当量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花岗岩放射性测量与分析 | 第32-42页 |
| 3.1 花岗岩简介 | 第32页 |
| 3.2 花岗岩放射性比活度测定 | 第32-34页 |
| 3.3 花岗岩辐射剂量评价 | 第34-36页 |
| 3.4 花岗岩放射性产地差异分析 | 第36-37页 |
| 3.5 花岗岩放射性颜色差异分析 | 第37-38页 |
| 3.6 花岗岩放射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 3.7 与国内其他数据对比 | 第39页 |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 第四章 人造瓷砖放射性测量与分析 | 第42-48页 |
| 4.1 瓷砖的工艺简介 | 第42页 |
| 4.2 人造瓷砖放射性比活度测定 | 第42页 |
| 4.3 人造瓷砖辐射剂量评价 | 第42-43页 |
| 4.4 人造瓷砖放射性产地差异分析 | 第43-44页 |
| 4.5 人造瓷砖放射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 4.5.1 原料放射性 | 第44页 |
| 4.5.2 釉料放射性 | 第44-45页 |
| 4.5.3 瓷砖不同成分放射性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水泥放射性测量与分析 | 第48-54页 |
| 5.1 水泥产品概述 | 第48-49页 |
| 5.2 水泥放射性比活度测定 | 第49页 |
| 5.3 水泥辐射剂量评价 | 第49-50页 |
| 5.4 同一厂家生产的相同水泥放射性比活度变化分析 | 第50-51页 |
| 5.5 水泥产品放射性产地差异分析 | 第51页 |
| 5.6 硅酸盐水泥熟料对水泥放射性比活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 5.7 与国内外其他报道中水泥放射性水平比较 | 第52页 |
| 5.8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6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54页 |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