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9页 |
1.2.1 滑动轴承的接触问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2.2 滑动轴承流体润滑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2.3 滑动轴承优化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2.4 工程塑料合金轴承材料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大型低速重载滑动轴承的反求思维流程设计 | 第21-40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滑动轴承反求思维流程 | 第21-22页 |
2.3 干摩擦下的赫兹接触分析 | 第22-26页 |
2.3.1 赫兹接触问题的理论求解 | 第23-25页 |
2.3.2 赫兹接触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求解 | 第25-26页 |
2.4 滑动摩擦的流体动力润滑分析 | 第26-37页 |
2.4.1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及油膜形成 | 第26页 |
2.4.2 有关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6页 |
2.4.3 雷诺方程 | 第26-30页 |
2.4.4 边界条件确定 | 第30-31页 |
2.4.5 雷诺方程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31-32页 |
2.4.6 二维雷诺方程的差分法求解 | 第32-35页 |
2.4.7 轴承承载力、摩擦阻力和泄油量 | 第35-36页 |
2.4.8 求解过程中的问题处理 | 第36-37页 |
2.5 弹流润滑耦合 | 第37-39页 |
2.5.1 计算过程 | 第38-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滑动轴承反求工程的应用实例 | 第40-57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回转支承的各项参数 | 第40-45页 |
3.2.1 工程塑料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 | 第40-41页 |
3.2.2 试验结果及处理 | 第41-42页 |
3.2.3 回转支承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 | 第42-45页 |
3.3 下轴承的弹性接触分析 | 第45-52页 |
3.3.1 下轴承的有限元分析 | 第45-50页 |
3.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页 |
3.3.3 载荷和曲率半径对赫兹接触的影响 | 第50-52页 |
3.4 下轴承的流体润滑分析 | 第52-55页 |
3.4.1 计算程序精确性验证 | 第52页 |
3.4.2 无量纲油膜压力分布 | 第52-53页 |
3.4.3 宽径比对轴承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3.4.4 转速对轴承性能的影响 | 第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弹性接触条件下滑动轴承的优化设计 | 第57-70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滑动轴承运动副寿命的优化 | 第57页 |
4.3 实验过程 | 第57-62页 |
4.3.1 实验仪器 | 第57-58页 |
4.3.2 实验试样 | 第58-59页 |
4.3.3 实验总体方案 | 第59页 |
4.3.4 实验步骤 | 第59-60页 |
4.3.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0-62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8页 |
4.4.1 实验结果 | 第62-65页 |
4.4.2 载荷对工程塑料合金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4.4.3 速度对工程塑料合金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4.4.4 润滑条件对工程塑料合金摩擦学性能影响 | 第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流体润滑条件下滑动轴承的优化设计 | 第70-81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遗传算法优化 | 第70-72页 |
5.2.1 基本概念 | 第70-71页 |
5.2.2 基本要素 | 第71-72页 |
5.2.3 基本步骤 | 第72页 |
5.3 基于遗传算法的滑动轴承优化 | 第72-74页 |
5.3.1 设计变量的确定 | 第72-73页 |
5.3.2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73-74页 |
5.3.3 约束条件的确定 | 第74页 |
5.4 使用MATLAB遗传算法求解 | 第74-80页 |
5.4.1 编写M文件 | 第75页 |
5.4.2 使用遗传算法GUI | 第75-77页 |
5.4.3 目标函数的优化结果 | 第77-80页 |
5.4.4 验证与检验 | 第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