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31页 |
·无机固体发光材料概述 | 第13-18页 |
·发光过程原理 | 第13-15页 |
·影响荧光体发光性质的因素 | 第15-18页 |
·杂质离子 | 第15-16页 |
·掺杂离子 | 第16页 |
·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基质组成 | 第17页 |
·形貌与尺寸 | 第17-18页 |
·荧光体前驱体醇盐的制备及纯化 | 第18-21页 |
·金属醇盐的合成 | 第18-19页 |
·金属醇盐的特性 | 第19-21页 |
·金属醇盐的纯化 | 第21页 |
·荧光体制备方法及形貌控制概述 | 第21-27页 |
·荧光体的制备方法概述 | 第21-24页 |
·荧光体形貌要求 | 第24-25页 |
·荧光体形貌控制研究 | 第25-27页 |
·铝酸镁基材料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27-29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29-30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30-3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实验使用的试剂和药品 | 第31-32页 |
·实验使用的仪器与设备 | 第32-33页 |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33-35页 |
3 异丙醇铝镁的合成及纯化 | 第35-44页 |
·异丙醇铝镁的合成 | 第35-38页 |
·异丙醇铝镁的深度纯化 | 第38-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准球形铝酸镁钡/锶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 第44-72页 |
·纳米包覆法制备BaMgAl_(10)O_(17):Eu~(2+)荧光体 | 第44-51页 |
·样品制备 | 第44页 |
·前驱物热重分析 | 第44-45页 |
·样品晶相组成 | 第45-46页 |
·样品的形貌研究 | 第46-47页 |
·激发与发射光谱 | 第47-50页 |
·BAM荧光体热稳定性 | 第50-51页 |
·纳米包覆法制备SrMgAl_(10)O_(17):Eu~(2+)荧光体 | 第51-59页 |
·样品制备 | 第51-52页 |
·前驱物热重分析 | 第52页 |
·样品晶相组成 | 第52-53页 |
·样品的形貌研究 | 第53-54页 |
·激发与发射光谱 | 第54-59页 |
·碳酸氢铵辅助凝胶法制备SrMgAl_(10)O_(17):Eu~(2+)荧光体 | 第59-67页 |
·样品制备 | 第59-60页 |
·前驱物热重分析 | 第60页 |
·样品的晶相组成 | 第60-61页 |
·样品的形貌研究 | 第61-63页 |
·激发与发射光谱 | 第63-65页 |
·SAM荧光体热稳定性 | 第65-67页 |
·共掺杂离子对荧光体发光性质影响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MgAl_2O_4微球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 第72-89页 |
·Eu,Tb掺杂的MgAl_2O_4微球制备 | 第72-83页 |
·引言 | 第72页 |
·样品制备 | 第72页 |
·样品晶相组成 | 第72-73页 |
·样品形貌控制研究 | 第73-78页 |
·微球的形成机理 | 第78-79页 |
·激发与发射光谱 | 第79-83页 |
·MgAl_2O_4:Eu~(3+)-8-羟基喹啉铝复合荧光体 | 第83-88页 |
·MgAl_2O_4:Eu~(3+)微球孔道结构表征 | 第83-85页 |
·复合产物形貌研究 | 第85-86页 |
·复合产物红外表征 | 第86-87页 |
·复合产物激发与发射光谱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6 镁铝复合氢氧化物异质结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 第89-108页 |
·引言 | 第89页 |
·溶剂热制备镁铝复合氢氧化物 | 第89-94页 |
·样品制备 | 第89页 |
·样品形貌研究 | 第89-92页 |
·样品的晶相组成 | 第92-93页 |
·样品的发射光谱 | 第93-94页 |
·水热制备LDH/A1OOH异质结构 | 第94-107页 |
·样品制备 | 第94页 |
·样品晶相组成 | 第94-95页 |
·前驱物热失重分析 | 第95-97页 |
·样品的红外表征 | 第97-98页 |
·样品的形貌控制 | 第98-104页 |
·激发与发射光谱 | 第104-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结论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2页 |
附录A 铁含量测定 | 第122-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4-126页 |
博士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作者简介 | 第128-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