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第7-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9页 |
第一部分 个性化角膜塑形术矫治青少年近视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 | 第20-47页 |
1.研究背景 | 第20-26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2.1 知情同意 | 第26页 |
2.2 试验对象 | 第26页 |
2.3 镜片材料 | 第26页 |
2.4 眼科检查 | 第26-30页 |
2.5 观察项目 | 第30-31页 |
2.6 验配方法 | 第31-32页 |
2.7 统计分析 | 第32页 |
3.结果 | 第32-40页 |
3.1 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眼轴 | 第32-34页 |
3.2 戴镜前与戴镜后长期随访2年观察各生物参数变化 | 第34-35页 |
3.3 角膜地形图情况(K1、K2值) | 第35-38页 |
3.4 对比敏感视力 | 第38页 |
3.5 眼内像差变化 | 第38-39页 |
3.6 角膜生物学属性 | 第39-40页 |
3.7 眼局部情况 | 第40页 |
3.8 戴者舒适主观感调查 | 第40页 |
4.讨论 | 第40-46页 |
5.结论 | 第46-47页 |
第二部分 个性化角膜塑形术与佩戴框架眼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对比研究 | 第47-58页 |
1.研究背景 | 第47-50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50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50页 |
2.3 镜片材料 | 第50页 |
2.4 眼科检查 | 第50-52页 |
3.结果 | 第52-54页 |
3.1 组间特征资料比较 | 第52-53页 |
3.2 戴镜后屈光度的变化 | 第53-54页 |
3.3 戴镜后眼轴的变化 | 第54页 |
4.讨论 | 第54-57页 |
5.结论 | 第57-58页 |
本研究的意义、创新及不足 | 第58-60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9-60页 |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综述 | 第7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