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5页 |
·研究背景与动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研究动机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2-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理论意义 | 第16-18页 |
·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2页 |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 第23-2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5-48页 |
·网络购物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国外关于网络购物中信任与不信任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27-39页 |
·信任在网络购物中的重要性 | 第27-28页 |
·网络信任的定义 | 第28-32页 |
·网络信任的维度 | 第32-33页 |
·网络信任的阶段 | 第33-34页 |
·信任与不信任关系的研究回顾 | 第34-39页 |
·国内关于网络购物中信任与不信任形成机理的研究 | 第39-44页 |
·网络信任提出的背景 | 第39-40页 |
·网络信任的定义 | 第40-41页 |
·网络信任的维度划分 | 第41-42页 |
·网络信任的阶段 | 第42-43页 |
·信任与不信任关系的研究回顾 | 第43-44页 |
·基于现有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44-48页 |
第3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 第48-65页 |
·研究一:中国文化背景下信任与不信任的关系 | 第48-49页 |
·研究二:信任的三个维度对信任和不信任的影响机理 | 第49-52页 |
·研究三:在信任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信任与不信任的因素分析 | 第52-65页 |
·初始信任阶段的影响因素模型 | 第52-54页 |
·持续信任阶段的影响因素模型 | 第54-56页 |
·研究假设 | 第56-65页 |
第4章 变量的测量与评价 | 第65-77页 |
·研究一的变量测量 | 第65-66页 |
·研究二的变量测量 | 第66-67页 |
·研究三的变量测量 | 第67-69页 |
·问卷设计 | 第69页 |
·预测试 | 第69-74页 |
·测量变量的修订与归纳 | 第74-77页 |
第5章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第77-87页 |
·研究数据的收集 | 第77-78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77页 |
·样本容量的确定与数据收集 | 第77-78页 |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78-79页 |
·研究一的量表信度与效度评价 | 第79-82页 |
·信度评价 | 第79页 |
·效度评价 | 第79-82页 |
·研究二的量表信度与效度评价 | 第82-84页 |
·信度评价 | 第82页 |
·效度评价 | 第82-84页 |
·研究三的量表信度与效度评价 | 第84-87页 |
·信度评价 | 第84页 |
·效度评价 | 第84-87页 |
第6章 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 第87-101页 |
·研究一的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 第87页 |
·研究二的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 第87-92页 |
·研究三的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 第92-101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101-112页 |
·研究结论及理论贡献 | 第101-103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03-110页 |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7页 |
调研问卷 | 第127-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1-132页 |
中文摘要 | 第132-135页 |
ABSTRACT | 第135-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