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种质资源的结瘤性状鉴定及不同大豆生态区土著根瘤菌的分离鉴定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前言第11-19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第12-14页
        1.2.1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第12页
        1.2.2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过程第12-14页
    1.3 中国根瘤菌的地域分布及大豆资源种植范围第14-16页
        1.3.1 中国根瘤菌的地域分布第14页
        1.3.2 中国大豆的分布范围第14-16页
    1.4 国内外根瘤菌分离研究进展第16-18页
        1.4.1 根瘤菌的发现和命名第16页
        1.4.2 根瘤菌鉴定方法第16-18页
    1.5 国内外大豆结瘤能力挖掘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4页
    2.1 根瘤菌HD001回接141份大豆种质资源材料第19-20页
    2.2 不同生态区土著根瘤菌的分离鉴定第20-24页
        2.2.1 根瘤菌的采集、分离与纯化第20页
        2.2.2 分离根瘤菌的土样来源第20页
        2.2.3 主要分子生物学及生化试剂第20页
        2.2.4 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0页
        2.2.5 根瘤菌的分离与纯化第20-21页
        2.2.6 根瘤菌形态鉴定分析第21页
        2.2.7 根瘤菌的分子鉴定分析第21-23页
        2.2.8 根瘤菌回接绥农14的验证分析第23页
        2.2.9 分离根瘤菌回接大豆种植资源的结瘤鉴定分析第23-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36页
    3.1 大豆种质资源结瘤能力及分离鉴定第24-28页
    3.2 不同生态区土著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鉴定第28-36页
        3.2.1 土著根瘤菌的分离鉴定结果第28-29页
        3.2.2 根瘤菌相关基因PCR扩增第29-30页
        3.2.3 根瘤菌基因测序结果及基因比对分析第30-31页
        3.2.4 根瘤菌回接绥农14的验证分析第31-32页
        3.2.5 分离根瘤菌回接141份种质资源的鉴定第32-36页
4 讨论第36-38页
    4.1 根瘤菌表型分析技术的利用第36页
    4.2 根瘤菌基因型分析技术的利用第36-37页
    4.3 根瘤菌回接鉴定技术的利用第37-38页
5 结论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燃气互换性理论的实验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交变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