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随机分合闸及其影响 | 第11-12页 |
1.3 断路器选相分合闸技术 | 第12-14页 |
1.3.1 断路器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2 选相分合闸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3 选相分合闸技术可靠性因素分析 | 第13-14页 |
1.4 线路过补偿及其危害 | 第14-15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6 本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直流偏置理论分析与现场校核 | 第18-22页 |
2.1 直流偏置的产生原因 | 第18页 |
2.2 影响直流偏置的因素 | 第18-19页 |
2.3 初次投运时线路直流偏置校核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选相分合闸技术 | 第22-28页 |
3.1 选相分合闸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22页 |
3.2 选相合闸技术控制原理 | 第22-24页 |
3.2.1 选相分合闸控制原理 | 第22-23页 |
3.2.2 选相分合闸控制时序 | 第23-24页 |
3.3 选相分合闸原则 | 第24-26页 |
3.4 动态延时顺序选相原则 | 第26页 |
3.5 基于自适应控制及参量补偿的选相原则 | 第26-2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500kV选相分合闸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28-42页 |
4.1 选相分合闸系统总体功能 | 第28-29页 |
4.2 PCS-9830A硬件结构 | 第29-30页 |
4.3 选相分合闸系统逻辑设计 | 第30-33页 |
4.4 不同接线方式下基准选择 | 第33-39页 |
4.4.1 单母线接线方式下的设计方案 | 第33-34页 |
4.4.2 双母线接线方式下的设计方案 | 第34-35页 |
4.4.3 3/2接线方式下的设计方案 | 第35-37页 |
4.4.4 四边形接线方式下的设计方案 | 第37-38页 |
4.4.5 线路并联电抗方式下的设计方案 | 第38-39页 |
4.5 AD站现场应用配置 | 第39-4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选相合闸系统调试方案及结果分析 | 第42-58页 |
5.1 调试方案总体介绍 | 第42-44页 |
5.1.1 调试项目 | 第42-43页 |
5.1.2 调试条件 | 第43页 |
5.1.3 调试内容 | 第43-44页 |
5.1.4 调试步骤 | 第44页 |
5.2 系统预期事件分析 | 第44-46页 |
5.2.1 故障跳闸判定时间内检测到稳定过零点 | 第44-45页 |
5.2.2 故障跳闸判定时间内未检测到稳定过零点 | 第45页 |
5.2.3 直流偏置最大衰减时间到达之后仍未检测到过零点 | 第45-46页 |
5.3 系统调试结果录波分析 | 第46-55页 |
5.3.1 D站开关合闸操作分析 | 第46-52页 |
5.3.2 A站开关合闸操作分析 | 第52-55页 |
5.4 线路空充电流分析 | 第55-56页 |
5.5 有效合闸电流过零点的判定 | 第56页 |
5.6 程序软件改进 | 第56-5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