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砷在小麦根系细胞内分布及结合状态对砷向小麦地上部迁移的影响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1 环境中砷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第11-15页
        1.1 砷的概述第11页
        1.2 环境中砷污染的来源第11-13页
            1.2.1 土壤中的砷污染第12页
            1.2.2 水中砷污染第12-13页
            1.2.3 大气中砷污染第13页
        1.3 砷的毒理作用及危害第13-15页
            1.3.1 砷的毒理作用第13-14页
            1.3.2 砷污染的危害第14-15页
    2 植物对砷的吸收及转运机理第15-18页
        2.1 植物对As (Ⅴ)的吸收及转运第15-16页
        2.2 植物对As (Ⅲ)的吸收及转运第16页
        2.3 植物对甲基砷的吸收及转运第16-17页
        2.4 植物体内砷各形态之间的转化第17-18页
        2.5 植物对砷的外排与转运第18页
    3 植物细胞水平砷的解毒机理第18-22页
        3.1 植物体内铁载体的作用第18-19页
        3.2 植物根系中砷与非蛋白巯基络合对砷解毒的影响第19-21页
        3.3 植物体内砷的区域分布第21-22页
    4 缓解农作物砷毒害的策略第22-24页
        4.1 植物修复技术第22-23页
        4.2 微生物修复第23页
        4.3 基因工程技术第23-24页
    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砷在不同品种小麦的转运差异及砷耐性评价第25-37页
    引言第2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1.1 供试材料第25-26页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第26页
            1.2.1 小麦苗期溶液培养第26页
            1.2.2 小麦长时间溶液培养第26页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26-28页
            1.3.1 形态指标的测定第26-27页
            1.3.2 砷含量的测定第27页
            1.3.3 砷转运系数的计算第27页
            1.3.4 砷耐性指数的计算第27-28页
        1.4 数据分析第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5页
        2.1 砷对不同品种小麦生长的影响第28-30页
        2.2 砷胁迫下不同品种小麦对砷的转运差异第30-33页
        2.3 不同品种小麦的砷耐性第33页
        2.4 不同品种小麦砷积累、转运及耐性间的关系第33-35页
    3 讨论第35-37页
第三章 砷在小麦根系中的分布第37-51页
    引言第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1.1 供试材料第37页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第37-38页
            1.2.1 小麦苗期溶液培养第38页
            1.2.2 小麦长时间溶液培养第38页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38-39页
            1.3.1 根系形态指标的分析第38页
            1.3.2 植物根系不同距离根段砷含量的测定第38-39页
            1.3.3 小麦组织中细胞组分的提取第39页
            1.3.4 植物细胞组分中砷含量的测定第39页
        1.4 数据统计分析第39-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8页
        2.1 砷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根系形态的影响第40-41页
        2.2 砷胁迫下不同品种小麦不同距离根段砷含量的测定第41-43页
        2.3 砷胁迫下不同品种小麦细胞组分砷含量的测定第43-46页
        2.4 不同品种小麦根系形态与根系砷积累之间的相关性第46-47页
        2.5 不同品种小麦根系细胞中砷的分布、砷转运及耐性之间的相关性第47-48页
    3 讨论第48-51页
第四章 砷在小麦根系与非蛋白巯基的结合状态对其向地上部迁移的影响第51-67页
    引言第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4页
        1.1 供试材料第51-52页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第52-53页
            1.2.1 小麦苗期溶液培养第52页
            1.2.2 小麦长时间溶液培养第52页
            1.2.3 小麦全生育期土壤培养第52页
            1.2.4 BSO处理土培小麦第52-53页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53-54页
            1.3.1 土壤中理化性质的测定第53页
            1.3.2 植物组织中非蛋白巯基的提取与测定第53-54页
            1.3.3 土培小麦砷含量的测定第54页
        1.4 数据分析第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65页
        2.1 供试土壤的理化性质第54-55页
        2.2 砷胁迫对不同品种水培小麦中巯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第55-60页
        2.3 砷胁迫对土培小麦中巯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第60-62页
        2.4 BSO对小麦中砷迁移的影响第62-65页
        2.5 砷胁迫下不同品种小麦根部非蛋白巯基含量、砷转运及砷耐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65页
    3 讨论第65-67页
全文讨论第67-69页
全文总结第69-71页
创新点第71页
不足之处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5页
附录第85-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两种铜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下一篇:可溶性糖参与高表达C4型PEPC基因水稻的耐寒性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