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流通和放映论文

我国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实施路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综述第12-15页
        1.3.1 版权证券化基本理论研究第12-13页
        1.3.2 版权证券化运行机制研究第13-15页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5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8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3 本文创新点第17-18页
2 版权证券化的基础理论第18-25页
    2.1 版权证券化的涵义第18页
    2.2 版权证券化的基本原理第18-19页
        2.2.1 融资约束原理第18-19页
        2.2.2 融资担保原理第19页
        2.2.3 流动性原理第19页
    2.3 版权证券化的基本结构第19-23页
        2.3.1 版权证券化的参与主体第19-21页
        2.3.2 版权证券化的操作流程第21-23页
    2.4 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优越性第23-25页
        2.4.1 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融资优势第23页
        2.4.2 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风险分担功能第23-25页
3 美国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实践与经验第25-31页
    3.1 美国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发展概况第25页
    3.2 美国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典型案例第25-29页
        3.2.1 现有电影版权证券化——梦工厂第26-27页
        3.2.2 未来电影版权证券化——派拉蒙第27-29页
    3.3 美国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成功经验第29-31页
        3.3.1 审慎选择版权资产组建资产池第29-30页
        3.3.2 构造合理的风险隔离机制第30页
        3.3.3 采取有效的信用增级方法第30-31页
4 我国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实施困境与可行性第31-37页
    4.1 我国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发展现状第31-32页
    4.2 我国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实施困境第32-33页
        4.2.1 电影版权价值难确定第32-33页
        4.2.2 风险分配技术不完善第33页
        4.2.3 增信手段较匮乏第33页
    4.3 我国推行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可行性第33-37页
        4.3.1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第33-35页
        4.3.2 日趋完善的法律与政策支持第35页
        4.3.3 资产证券化为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提供实践框架第35页
        4.3.4 证券中介服务机构日趋成熟第35-37页
5 我国电影产业版权证券化的实施路径探索第37-48页
    5.1 资产重组机制第37-43页
        5.1.1 选择适格的基础资产第37-38页
        5.1.2 候选资产的品质分析第38-41页
        5.1.3 构建“资产池”第41-43页
    5.2 风险隔离机制第43-45页
        5.2.1 采用信托型特殊目的机构第43-44页
        5.2.2 实现基础资产的“真实销售”第44-45页
        5.2.3 建立版权信息公示平台第45页
    5.3 信用增级评级机制第45-48页
        5.3.1 内部信用增级第45-46页
        5.3.2 外部信用增级第46-47页
        5.3.3 第三方信用评级第47-48页
6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网络对多民族乡村社区旅游小企业成长影响研究--以乌鲁木齐县方家庄村为例
下一篇:动漫企业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