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游戏论文

城市小学生休闲体育行为养成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论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问题第13页
        1.1.2 健康中国背景下,社会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第13-14页
        1.1.3 休闲时代人们的体育需求促进了体育休闲化发展第14-15页
        1.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休闲体育教育提供发展空间第15页
    1.2 问题需求第15-18页
        1.2.1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第15-16页
        1.2.2 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第16页
        1.2.3 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需要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指导第16-17页
        1.2.4 现代社会青少年的休闲体育存在问题第17页
        1.2.5 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休闲体育未受重视第17-18页
        1.2.6 小学生休闲体育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第18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1.3.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3.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0-24页
        1.4.1 研究对象第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4页
    1.5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24-26页
        1.5.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2 研究思路第25页
        1.5.3 研究流程第25-26页
    1.6 研究创新点第26页
    1.7 本章小结第26-27页
2 文献综述第27-45页
    2.1 休闲研究第27-31页
        2.1.1 休闲研究的起源第27-30页
        2.1.2 我国休闲研究的兴起第30-31页
    2.2 休闲体育研究综述第31-36页
        2.2.1 “休闲体育”研究文献数量曲线第32页
        2.2.2 学生休闲体育研究历程第32-34页
        2.2.3 “休闲体育”研究的著作和项目第34-36页
    2.3 休闲体育研究内容第36-42页
        2.3.1 休闲体育价值研究第36-37页
        2.3.2 休闲体育行为研究第37-39页
        2.3.3 休闲体育教育研究第39-42页
    2.4 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第42-44页
        2.4.1 “休闲体育”研究的成果第42页
        2.4.2 “休闲体育”研究存在的不足第42-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3 休闲体育行为的基本理论第45-77页
    3.1 核心概念界定第45-67页
        3.1.1 休闲第45-53页
        3.1.2 体育休闲第53-56页
        3.1.3 休闲体育第56-63页
        3.1.4 行为第63-64页
        3.1.5 休闲体育行为第64-67页
    3.2 休闲体育行为提出的理论依据第67-76页
        3.2.1 生命周期理论第67-68页
        3.2.2 行为学理论第68-73页
        3.2.3 养成教育理论第73-75页
        3.2.4 终身体育理论第75-76页
    3.3 本章小结第76-77页
4 休闲体育行为养成的价值意蕴第77-97页
    4.1 休闲体育行为养成价值的本体意蕴第77-82页
        4.1.1 休闲体育行为养成的价值内涵第77页
        4.1.2 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历史演变第77-79页
        4.1.3 对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审思第79-80页
        4.1.4 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诉求的规制路径解析第80-82页
    4.2 休闲体育行为养成的价值第82-96页
        4.2.1 休闲体育行为养成的个体价值第82-90页
        4.2.2 休闲体育行为养成的社会价值第90-96页
    4.3 本章小结第96-97页
5 小学生休闲体育行为养成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第97-120页
    5.1 小学生休闲体育行为养成的现实困境第97-118页
        5.1.1 施教层面:体育教师休闲体育教育能力“先天不足”第97-101页
        5.1.2 受教层面:小学生面临的休闲体育行为限制窘境第101-113页
        5.1.3 协同层面: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低融合成为瓶颈第113-118页
    5.2 促进小学生休闲体育行为养成的突破第118-119页
        5.2.1 提升入职前后体育教师休闲体育教育素养第118页
        5.2.2 研制小学生休闲体育行为培养方案第118页
        5.2.3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休闲体育行为养成模式第118-119页
    5.3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6 休闲体育行为养成视域下的模块课程内容设计第120-153页
    6.1 休闲体育模块课程构建的依据第120-121页
        6.1.1 泰勒原理对休闲体育模块课程的启示第120-121页
        6.1.2 统整课程理论对休闲体育模块课程的启示第121页
    6.2 休闲体育模块课程目标体系第121-124页
        6.2.1 制定休闲体育模块课程目标的依据第121-123页
        6.2.2 休闲体育模块课程的总目标第123页
        6.2.3 阶段目标第123-124页
    6.3 休闲体育模块课程内容构建第124-135页
        6.3.1 休闲体育课程内容的内涵第124-125页
        6.3.2 休闲体育模块内容原则第125-127页
        6.3.3 休闲体育模块课程内容的结构第127-128页
        6.3.4 休闲体育模块课程内容框架第128-135页
    6.4 小学休闲体育模块内容的实施路径第135-147页
        6.4.1 学校体制完善,是休闲体育模块内容实施的主要路径第135-140页
        6.4.2 家庭积极参与,是休闲体育模块内容实施的重要路径第140-146页
        6.4.3 社区大力支持,是休闲体育模块内容实施的协助路径第146-147页
    6.5 休闲体育模块内容学习评价第147-150页
        6.5.1 评价主体“多元化”第147-148页
        6.5.2 评价内容“全面化”第148-149页
        6.5.3 评价方法“多样化”第149-150页
    6.6 小学生休闲体育行为养成的发展要求第150-152页
        6.6.1 休闲体育行为养成是一个过程第150-151页
        6.6.2 休闲体育行为养成需要多方参与第151-152页
    6.7 本章小结第152-153页
7 结论与不足第153-155页
    7.1 研究结论第153-154页
    7.2 研究展望第154-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0页
附录第160-199页
    附录一 学生休闲体育行为调查问卷第160-164页
    附录二 小学生休闲体育行为培养访谈录音整理第164-199页
        教师篇第164-185页
        学生篇第185-1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99-200页
致谢第200-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园课程基本价值取向研究
下一篇:《古希腊妇女的家庭财产权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