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辽东湾邮轮码头客运中心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选题背景第13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1 课题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第13-14页
    1.3 中外绿色建筑发展概况第14-17页
        1.3.1 绿色建筑设计发展概述第14-15页
        1.3.2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第15-17页
        1.3.3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第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5 研究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绿色节能措施与实例第21-37页
    2.1 建筑节能相关概念第21-22页
        2.1.1 绿色建筑与资源保护第21-22页
        2.1.2 建筑能耗与建筑风格第22页
    2.2 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第22-23页
        2.2.1 建筑运行能耗构成比例第22页
        2.2.2 建筑热环境的影响因素第22-23页
    2.3 绿色建筑节能策略第23-29页
        2.3.1 被动建筑节能概念第24页
        2.3.2 主动建筑节能概念第24页
        2.3.3 建筑节能设计策略第24-29页
    2.4 绿色建筑节能策略第29-34页
        2.4.1 斯德哥尔摩新港第29-32页
        2.4.2 萨勒诺海运码头第32-33页
        2.4.3 横滨港码头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7页
第三章 场地环境与建筑形体第37-55页
    3.1 自然环境要素第37-40页
        3.1.1 地理位置第37页
        3.1.2 气温与湿度第37-38页
        3.1.3 风速与风向第38-40页
        3.1.4 辽东湾客运中心对环境的适应第40页
    3.2 建筑朝向布局第40-44页
        3.2.1 采光对于朝向的影响第40-42页
        3.2.2 通风对于朝向的影响第42-43页
        3.2.3 辽东湾客运中心场地设计策略第43-44页
    3.3 建筑形体设计第44-48页
        3.3.1 寒冷地区建筑形态设计原则第45页
        3.3.2 体形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第45-46页
        3.3.3 辽东湾客运中心形体设计策略第46-48页
    3.4 生态景观设计第48-53页
        3.4.1 种植屋面的生态意义第49-50页
        3.4.2 透水地面与资源保护第50-52页
        3.4.3 植物景观与季节更替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内部空间与优化设计第55-69页
    4.1 空间使用需求分析第55-57页
        4.1.1 功能目标第55-56页
        4.1.2 舒适目标第56-57页
        4.1.3 辽东湾客运中心室内环境需求第57页
    4.2 室内空间通风设计第57-64页
        4.2.1 风的形成原理第57-59页
        4.2.2 风的作用功效第59页
        4.2.3 室内通风优化第59-64页
    4.3 室内空间采光设计第64-68页
        4.3.1 光的作用第64页
        4.3.2 采光照明优化第64-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建筑围护体研究与设计第69-81页
    5.1 覆土屋面第69-75页
        5.1.1 覆土屋面节能性能的影响因素第69-72页
        5.1.2 辽东湾客运中心覆土屋面设计第72-73页
        5.1.3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第73-75页
    5.2 墙体保温与隔热第75-80页
        5.2.1 墙体节能设计概念第75-78页
        5.2.2 双层幕墙功能复合第78-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总结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附录第87-93页
作者简介第9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要素复合作用下铁岭县域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概率模型和反馈机制的群组推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