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 第13-16页 |
1.3 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4 多物理场耦合理论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1.5.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页 |
1.5.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水夹套式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工作原理 | 第28-37页 |
2.1 水夹套式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结构组成 | 第28-29页 |
2.2 pVTt法气体流量计检定工作过程 | 第29-30页 |
2.3 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各参数测量与修正 | 第30-35页 |
2.3.1 温度测量 | 第30-31页 |
2.3.2 压力测量 | 第31-32页 |
2.3.3 时间测量 | 第32页 |
2.3.4 基本质量流量修正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容器内多场耦合模型 | 第37-51页 |
3.1 概述 | 第37页 |
3.2 pVTt标准容器多场耦合物理量表述和分类 | 第37-41页 |
3.2.1 多场耦合物理量的数学表述 | 第37-38页 |
3.2.2 多场耦合的分类 | 第38-41页 |
3.3 流体动力学基本控制方程 | 第41-43页 |
3.4 标准容器内流体进气过程运动模型 | 第43-47页 |
3.4.1 进气过程的气体质量流量方程 | 第43-45页 |
3.4.2 进气过程的湍流模型 | 第45-47页 |
3.5 标准容器内气体稳定过程多场耦合模型 | 第47-50页 |
3.5.1 耦合传热 | 第47-49页 |
3.5.2 热流固耦合 | 第49-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容器多场耦合模型仿真验证 | 第51-60页 |
4.1 概述 | 第51页 |
4.2 标准容器仿真模型预处理 | 第51-53页 |
4.3 水夹套式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容器多场耦合模型仿真验证 | 第53-57页 |
4.3.1 进气过程 | 第53-55页 |
4.3.2 恒温过程 | 第55-56页 |
4.3.3 对比验证 | 第56-57页 |
4.4 水夹套式与无水夹套自然恒温标准容器的恒温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4.4.1 进气过程对比 | 第57-58页 |
4.4.2 恒温过程对比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pVTt法标准容器内气体稳定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70页 |
5.1 概述 | 第60页 |
5.2 容器内气体稳定时间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 第60-65页 |
5.2.1 容器导热仿真分析 | 第60-61页 |
5.2.2 水夹套内水和外部环境换热分析 | 第61-65页 |
5.3 实验验证 | 第65-67页 |
5.4 水夹套式pVTt法气体流量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 第67-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总结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