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人生哲学与佛教、道教人生哲学的概念 | 第10页 |
二、佛教、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现状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 佛教、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佛教、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三、选题的缘由 | 第12-13页 |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五、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相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 | 第15-27页 |
一、佛教、道教根植于鬼神观念的生死观 | 第15-20页 |
二、佛教、道教清静无为的处世观 | 第20-23页 |
三、佛教、道教注重个人修养的道德观 | 第23-24页 |
四、佛教、道教提倡孝道的伦理观 | 第24-27页 |
第二章 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之异同 | 第27-39页 |
一、生命价值观 | 第27-29页 |
二、人类价值观 | 第29-30页 |
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价值观 | 第30-33页 |
(一)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 | 第30-31页 |
(二) 人在社会中的状况 | 第31-33页 |
四、理想价值观 | 第33-39页 |
(一) 佛教、道教的理想 | 第33-35页 |
(二) 理想境界的实现途径 | 第35-39页 |
第三章 佛教道教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 第39-47页 |
一、“去执”、“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 第39-40页 |
二、平等、有距离、平淡交往的人际交往观 | 第40-41页 |
三、奉行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伦理规范 | 第41-43页 |
四、节制欲望的价值观 | 第43-45页 |
(一) 节制欲望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 第43-44页 |
(二) 节制欲望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 第44-45页 |
五、坦然、豁达的精神境界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