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肥乡互助养老模式及其推广应用研究--以雄安新区东明街村互助幸福院为例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研究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肥乡互助养老模式概述第17-28页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1 养老模式与互助养老模式第17-18页
        2.1.2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第18页
        2.1.3 互助养老模式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2.2 肥乡互助养老模式第21-23页
        2.2.1 肥乡县互助幸福院运行现状分析第21-22页
        2.2.2 肥乡互助养老模式推广现状分析第22-23页
    2.3 肥乡互助养老模式特点第23-25页
    2.4 肥乡互助养老模式推广可行性和优势分析第25-28页
        2.4.1 肥乡互助养老模式推广可行性分析第25-26页
        2.4.2 肥乡互助养老模式推广优势分析第26-28页
第3章 关于雄安新区东明街村互助幸福院的分析第28-38页
    3.1 雄安新区东明街村互助幸福院的现状概述第28-31页
        3.1.1 雄安新区概况第28-29页
        3.1.2 雄安新区东明街村幸福院的互助养老现状第29-31页
    3.2 东明街村互助幸福院的调查分析第31-38页
        3.2.1 调查样本分析第31-34页
        3.2.2 老人入住幸福院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4-35页
        3.2.3 互助幸福院实施效果分析第35-38页
第4章 肥乡互助养老模式存在问题第38-42页
    4.1 普惠性较差第38页
    4.2 定位不明确第38-39页
        4.2.1 肥乡模式法律属性不清第38-39页
        4.2.2 互助幸福院职能定位模糊第39页
    4.3 资金供给不足第39-40页
        4.3.1 村集体负担能力薄弱第39-40页
        4.3.2 政府补贴力度不足第40页
        4.3.3 第三方资金供给有限第40页
    4.4 制度管理不健全第40-42页
        4.4.1 重建轻管现象严重第40-41页
        4.4.2 意外事故责任难以认定第41-42页
第5章 完善肥乡互助养老模式的政策建议第42-46页
    5.1 互助养老覆盖人群从“院内”延伸到“院外”第42页
    5.2 明确定位,构建相应政策支持体系第42-43页
        5.2.1 明确肥乡模式法律属性第42-43页
        5.2.2 规定幸福院职能定位第43页
    5.3 开辟多元资金供给渠道第43-44页
        5.3.1 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第43页
        5.3.2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第43-44页
        5.3.3 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参与第44页
    5.4 加强肥乡模式制度管理第44-46页
        5.4.1 多重举措促进幸福院有效管理第44-45页
        5.4.2 推进肥乡模式法制化第45-46页
结论与不足第46-47页
附录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后记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谈艺术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度”--以歌曲《大江东去》和《望乡词》为例
下一篇:我国自然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中志愿者参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