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缩略词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腺苷酸激酶 | 第15-20页 |
1.1.1 腺苷酸激酶的代谢系统 | 第15-16页 |
1.1.2 腺苷酸激酶家族 | 第16-18页 |
1.1.3 腺苷酸激酶与健康 | 第18-20页 |
1.2 腺苷酸激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 | 第20-22页 |
1.2.1 腺苷酸激酶的结构 | 第20页 |
1.2.2 腺苷酸激酶的催化机制 | 第20-22页 |
1.2.3 Mg~(2+)对腺苷酸激酶的作用 | 第22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科学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hAK1突变位点的确定以及突变体的制备 | 第24-43页 |
2.1 引言 | 第24-2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8-33页 |
2.2.1 实验菌株与载体 | 第28-29页 |
2.2.2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29-30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2.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1-3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3-40页 |
2.3.1 化学位移扰动分析 | 第33页 |
2.3.2 突变体的构建 | 第33-37页 |
2.3.2.1 引物设计 | 第33-36页 |
2.3.2.2 定点突变PCR | 第36-37页 |
2.3.2.3 PCR产物的纯化 | 第37页 |
2.3.3 质粒抽提与转化 | 第37-38页 |
2.3.3.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7-38页 |
2.3.3.2 质粒转化至感受态细胞 | 第38页 |
2.3.4 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38-40页 |
2.3.4.1 突变体蛋白的小量表达及测序 | 第38-39页 |
2.3.4.2 GST-hAK1融合蛋白及其突变体的大量表达 | 第39页 |
2.3.4.3 GST-hAK1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39页 |
2.3.4.4 酶切及hAK1蛋白纯化 | 第39-40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2页 |
2.4.1 hAK1定点突变与小量表达 | 第40页 |
2.4.2 hAK1及其突变体的表达纯化 | 第40-42页 |
2.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hAK1及其突变体的功能实验 | 第43-65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3.2.1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43-4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3.2.3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4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4-50页 |
3.3.1 酶活力的测定 | 第44-46页 |
3.3.1.1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4-45页 |
3.3.1.2 酶偶联反应 | 第45-46页 |
3.3.1.3 酶活力的测定 | 第46页 |
3.3.2 hAK1及其突变体与ADP的相互作用实验 | 第46-49页 |
3.3.2.1 生物膜层干涉实验 | 第46-47页 |
3.3.2.2 生物素及蛋白的生物素化 | 第47-48页 |
3.3.2.3 蛋白与ADP相互作用的测定 | 第48-49页 |
3.3.3 hAK1与ADP的复合物构建 | 第49页 |
3.3.3.1 蛋白质与小分子的模拟对接 | 第49页 |
3.3.3.2 hAK1与小分子ADP的对接 | 第49页 |
3.3.4 hAK1抑制剂的筛选 | 第49-50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64页 |
3.4.1 hAK1酶活力的测定 | 第50-53页 |
3.4.1.1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50-51页 |
3.4.1.2 酶活力标准曲线及酶活反应时间的测定 | 第51-52页 |
3.4.1.3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 第52-53页 |
3.4.2 Mg~(2+)结合位点的确认 | 第53-54页 |
3.4.3 底物ADP作用位点的确认(一) | 第54-56页 |
3.4.4 底物ADP作用位点的确认(二)——hAK1与ADP的相互作用实验 | 第56-60页 |
3.4.5 hAK1与ADP的作用模式 | 第60-62页 |
3.4.6 AK1潜在结合配体的筛选 | 第62-64页 |
3.5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4.1 总结 | 第65页 |
4.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