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 1 我国淡水环境现状 | 第11-13页 |
| ·富营养水体定义 | 第11页 |
| ·我国水体的富营养现状 | 第11-12页 |
| ·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水华 | 第12-13页 |
| 2 国内外控制水体藻类的方法 | 第13-19页 |
| ·物理方法 | 第13页 |
| ·化学方法 | 第13页 |
| ·生物—生态学方法 | 第13-19页 |
| 3 环境因素对藻类影响的研究 | 第19-20页 |
| ·水温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第19页 |
| ·水体透明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第19页 |
| ·pH值、溶解氧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第19-20页 |
| ·氮、磷营养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第20页 |
| 4 本论文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 ·研究特色 | 第20页 |
|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模拟水体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37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 ·装置材料 | 第22-23页 |
| ·指标监测方法及测定周期 | 第23-24页 |
| 2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24-25页 |
| 3 结果及分析 | 第25-34页 |
| ·浮游生物特征 | 第25-28页 |
| ·水温特征 | 第28-29页 |
| ·溶解氧特征 | 第29-30页 |
| ·pH指标特征 | 第30页 |
| ·营养盐特征 | 第30-31页 |
| ·藻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3页 |
| ·藻类与环境因子的偏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 ·浮游藻类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34页 |
| 4 讨论 | 第34-37页 |
| ·模拟水体的水质情况 | 第34页 |
| ·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 ·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鳙鱼放养密度对浮游藻类及水质的影响 | 第37-45页 |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2 结果 | 第39-42页 |
| ·不同放养密度组藻类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 第39-40页 |
| ·放养期鱼体重增重率情况 | 第40-41页 |
| ·鱼体重变化与浮游藻类及其他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 | 第41页 |
|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 3 讨论 | 第42-45页 |
| ·放养密度对藻类数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鱼与放养水体各指标的作用关系 | 第43页 |
| ·不同放养密度的控藻效应比较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沉水植物水质净化及控藻作用研究 | 第45-57页 |
| 1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46-49页 |
| ·沉水植物的选取及其特点 | 第46-47页 |
| ·选取的植物物种介绍 | 第47-48页 |
| ·生态缸的设置及植株处理 | 第48页 |
| ·实验指标的测定 | 第48-49页 |
| ·数据分析 | 第49页 |
| 2 结果 | 第49-54页 |
| ·水体中植株生长与叶绿素变化情况 | 第49-51页 |
| ·植物生长与水体营养盐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页 |
| ·不同植物对水体营养盐及藻总数的去除作用 | 第51-54页 |
| 3 分析与讨论 | 第54-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 附录(一) | 第67-69页 |
| 附录(二) | 第69-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页 |
| 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