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缩略词 | 第14-15页 |
绪论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禽流感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 第16-30页 |
1 禽流感发展史 | 第16-17页 |
1.1 禽流感的命名 | 第16页 |
1.2 禽流感的分类 | 第16-17页 |
2 禽流感病毒的结构及表面蛋白 | 第17-19页 |
2.1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结构 | 第17页 |
2.2 血凝素(HA) | 第17-18页 |
2.3 神经氨酸酶(NA) | 第18-19页 |
3 禽流感病毒 | 第19-20页 |
3.1 理化性质 | 第19页 |
3.2 宿主范围和传播方式 | 第19-20页 |
3.3 宿主的免疫反应 | 第20页 |
4 H9N2亚型AI流行病学特征 | 第20-21页 |
4.1 H9N2病毒对禽的感染 | 第20-21页 |
4.2 H9N2病毒对人的感染 | 第21页 |
4.3 H9N2病毒对猪的感染 | 第21页 |
5 禽流感疫苗 | 第21-24页 |
5.1 亚单位疫苗 | 第21-22页 |
5.2 全病毒灭活疫苗 | 第22页 |
5.3 DNA疫苗 | 第22页 |
5.4 重组活载体疫苗 | 第22-23页 |
5.5 标记疫苗 | 第23页 |
5.6 减毒活疫苗 | 第23页 |
5.7 反向遗传技术在禽流感疫苗上的应用 | 第23-24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江苏省2016-2017禽流感抗体水平监测 | 第30-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1.1 材料 | 第30-31页 |
1.2 方法 | 第31-33页 |
2 结果 | 第33-36页 |
2.1 各月份H5、H7、H9亚型AI及ND抗体阳性检出率 | 第33-36页 |
2.2 不同家禽H5、H7、H9亚型AI及ND抗体阳性检出率 | 第36页 |
2.3 各地区H5、H7、H9亚型AI及ND抗体阳性检出率 | 第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第三章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 第42-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7页 |
1.1 材料 | 第43-44页 |
1.2 方法 | 第44-47页 |
2 结果 | 第47-71页 |
2.1 病毒HA、HI测定结果 | 第47页 |
2.2 HA基因序列分析 | 第47-52页 |
2.3 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52-56页 |
2.4 NP基因序列分析 | 第56-58页 |
2.5 M基因序列分析 | 第58-60页 |
2.6 NS基因序列分析 | 第60-63页 |
2.7 PA基因序列分析 | 第63-66页 |
2.8 PB1基因序列分析 | 第66-68页 |
2.9 PB2基因序列分析 | 第68-71页 |
3 讨论 | 第71-73页 |
3.1 病毒表面蛋白基因的遗传进化 | 第71-72页 |
3.2 内部基因的遗传进化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第四章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 | 第76-8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7-79页 |
1.1 材料 | 第77页 |
1.2 方法 | 第77-79页 |
2 结果 | 第79-80页 |
2.1 抗原性分析 | 第79页 |
2.2 ELD_(50)测定结果 | 第79-80页 |
2.3 交叉免疫攻毒保护结果 | 第80页 |
3 讨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个人简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