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德国哲学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胡塞尔(Husserl,E.1859~1938年)论文

论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变样”概念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导言第12-16页
    一、问题的引出第12页
    二、研究现状概述第12-15页
    三、本文研究思路第15-16页
第一章 “变样”概念的历史性回溯第16-19页
    第一节 古典哲学中“变样”概念的基本内涵梳理第16-17页
    第二节 “变样”概念的词源学回溯第17页
    第三节 胡塞尔现象学中“变样”概念的使用情况概述第17-19页
第二章 本质直观中的“变样”概念第19-25页
    第一节 本质直观方法中的“自由变更法”第19-20页
    第二节 自由变更法的缺陷第20-22页
    第三节 对自由变更法缺陷的回应第22-25页
第三章 意识结构中的“变样”概念第25-35页
    第一节 意识行为(noesis)、意向相关项(noema)第27-28页
    第二节 意识行为、意向相关项各自的原初样态及其变样第28-31页
    第三节 中性变样第31-35页
第四章 内时间意识中的“变样”概念第35-48页
    第一节 内时间意识中“变样”产生的非原初样态的多样性及其特征分析第35-41页
        一、从前摄到原初印象到滞留的变样第35-39页
        二、前摄—原初印象一滞留之外的其他变样形式:作为再造的回忆第39-41页
    第二节 “变样”对于非原初样态与原初样态的统一作用第41-48页
        一、“变样”与时间客体的构造第41-44页
        二、“变样”与时间客体的流逝与连续统一第44-48页
第五章 “变样”作用得以可能的条件性分析第48-52页
    第一节 “变样”现象的现象学视域第48-49页
    第二节 “变样”与先验主体第49-51页
    第三节 意识活动的多层次特征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方丝绸之路云南段的线性遗产保护研究--以西线为中心
下一篇:合纵还是连横—战国均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