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导论 | 第10-23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理论的研究 | 第12-16页 |
·国内外产业转型理论的研究 | 第16-20页 |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1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论文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2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研究 | 第23-36页 |
·煤炭资源型城市概述 | 第23-24页 |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构成系统 | 第24-27页 |
·主体系统 | 第26页 |
·延伸系统 | 第26-27页 |
·支撑系统 | 第27页 |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规律 | 第27-31页 |
·城市建设与煤炭资源型产业开发同步规律 | 第28页 |
·煤炭资源型产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规律 | 第28-29页 |
·煤炭资源型产业生命具有周期性规律 | 第29-30页 |
·煤炭资源型产业收益递减规律 | 第30-31页 |
·煤炭资源型产业衰亡不可逆转性规律 | 第31页 |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3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 第36-55页 |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必要性 | 第36-38页 |
·产业转型的原则 | 第38-39页 |
·产业转型运行机制 | 第39-42页 |
·市场调节机制 | 第40-41页 |
·政府主导机制 | 第41页 |
·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机制 | 第41-42页 |
·自由放任机制 | 第42页 |
·产业转型的选择模式 | 第42-46页 |
·替代模式 | 第43-44页 |
·纵向延伸模式 | 第44-45页 |
·多元复合模式 | 第45-46页 |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动力机制及战略研究 | 第46-55页 |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动力机制 | 第46-52页 |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战略研究 | 第52-55页 |
4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策略分析 | 第55-67页 |
·国内外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经验借鉴 | 第55-63页 |
·国外煤炭资源型城市兴衰案例 | 第55-59页 |
·国内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案例介绍 | 第59-61页 |
·对政府策略选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 第61-63页 |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政府策略分析 | 第63-67页 |
·成长时期的政府策略 | 第64页 |
·成熟时期的政府策略 | 第64-65页 |
·衰退时期的政府策略 | 第65-67页 |
5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 第67-90页 |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现状 | 第67-70页 |
·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67-68页 |
·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现状 | 第68-70页 |
·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面临问题 | 第70-72页 |
·鄂尔多斯市产业转型的环境分析 | 第72-81页 |
·优势与机遇分析 | 第72-77页 |
·制约因素分析 | 第77-79页 |
·鄂尔多斯市产业转型环境的综合分析 | 第79-81页 |
·鄂尔多斯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 第81-85页 |
·产业转型中的政府策略选择 | 第85-90页 |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城市产业转型的动力系统 | 第85页 |
·设立负责和监督产业的转型的工作组,打造转型的长效机制 | 第85-86页 |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 第86-87页 |
·实施人才战略,建立产业转型的强劲支撑体系 | 第87页 |
·发展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87-88页 |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 第88页 |
·依靠自身优势,引导东部产业转移与中西部产业承接工作 | 第88-90页 |
6 结语 | 第90-94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