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1.4.2 实地考察法 | 第14页 |
1.4.3 案例对比法 | 第14页 |
1.4.4 实践设计法 | 第14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旅游纪念品与品牌的关系 | 第15-26页 |
2.1 旅游纪念品定义及现状 | 第15-19页 |
2.1.1 旅游纪念品概述 | 第15页 |
2.1.2 旅游纪念品的特点 | 第15-16页 |
(1) 纪念性 | 第15页 |
(2) 实用性 | 第15-16页 |
(3) 文化艺术性 | 第16页 |
(4) 创新独特性 | 第16页 |
2.1.3 国内外旅游纪念品现状调研 | 第16-19页 |
2.2 品牌的内涵 | 第19-22页 |
2.2.1 品牌化设计的概念 | 第19-21页 |
2.2.2 品牌化设计的功能 | 第21-22页 |
2.3 旅游纪念品与品牌的关系 | 第22-23页 |
2.3.1 品牌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延伸 | 第22页 |
2.3.2 旅游纪念品在品牌下统一 | 第22页 |
2.3.3 品牌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原则契合 | 第22-23页 |
2.4 旅游纪念品品牌化的必然性 | 第23-25页 |
2.5 小结 | 第25-26页 |
3 广西富川瑶族旅游纪念品品牌化设计地域文化研究 | 第26-36页 |
3.1 广西瑶族概述 | 第26页 |
3.2 广西富川当地旅游纪念品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3.2.1 缺乏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 | 第27页 |
3.2.2 质量堪忧与缺乏售后保障 | 第27-28页 |
3.2.3 缺乏品牌化管理 | 第28-29页 |
3.3 国内外优秀旅游纪念品案例分析 | 第29-31页 |
3.3.1 国内优秀旅游纪念品案例分析 | 第29-30页 |
3.3.2 国际优秀纪念品品牌分析 | 第30-31页 |
3.4 广西富川瑶族旅游纪念品品牌化设计可利用资源分析 | 第31-34页 |
3.4.1 自然资源 | 第31-32页 |
3.4.2 独特的建筑资源 | 第32页 |
3.4.3 民族服饰资源 | 第32-33页 |
3.4.4 图腾文化资源 | 第33-34页 |
3.4.5 民俗风俗资源 | 第34页 |
3.5 小结 | 第34-36页 |
4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纪念品品牌定位与元素提取 | 第36-53页 |
4.1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纪念品品牌定位 | 第36-38页 |
4.1.1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纪念品品牌文化定位 | 第36页 |
4.1.2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纪念品品牌消费者定位 | 第36-37页 |
4.1.3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纪念品品牌功能定位 | 第37页 |
4.1.4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纪念品品牌价格定位 | 第37-38页 |
4.2 品牌设计元素提取思路 | 第38-44页 |
4.2.1 文化性元素提取 | 第38-40页 |
4.2.2 地域性元素提取 | 第40-41页 |
4.2.3 代表色提取 | 第41-44页 |
4.3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纪念品品牌元素提取 | 第44-52页 |
4.3.1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服饰文化符号元素提取 | 第44-48页 |
(1) 狗纹 | 第45-46页 |
(2) 八角类花纹 | 第46页 |
(3) 几何纹 | 第46页 |
(4) 人像纹 | 第46-47页 |
(5) 服饰纹样设计手法 | 第47-48页 |
4.3.2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著名景点符号元素提取 | 第48-51页 |
(1) 秀水状元村 | 第48-49页 |
(2) 瑞光塔 | 第49页 |
(3) 明古城 | 第49-50页 |
(4) 风雨桥 | 第50-51页 |
4.3.3 广西富川瑶族旅游纪念品品牌色彩提取 | 第51-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5 广西富川旅游纪念品品牌化设计的设计实践 | 第53-69页 |
5.1 品牌标志设计 | 第53-54页 |
5.2 辅助图案设计 | 第54-55页 |
5.3 设计应用 | 第55-68页 |
5.3.1 品牌视觉识别应用系统 | 第55-58页 |
5.3.2 礼盒以及礼品袋设计 | 第58-59页 |
5.3.3 抱枕与帆布包设计 | 第59-62页 |
5.3.4 其他类设计 | 第62-66页 |
5.3.5 二维码设计 | 第66-68页 |
5.4 小结 | 第68-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