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第15-21页 |
2.1 财务舞弊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1 财务舞弊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2 财务舞弊的基础理论 | 第16-18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页 |
2.2.3 公司治理理论 | 第17-18页 |
2.3 财务舞弊动因理论分析 | 第18-21页 |
2.3.1 冰山理论 | 第18页 |
2.3.2 舞弊三角理论 | 第18-19页 |
2.3.3 GONE理论 | 第19页 |
2.3.4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 第19页 |
2.3.5 小结 | 第19-21页 |
3 大智慧案例发展概况 | 第21-30页 |
3.1 大智慧的基本情况 | 第21页 |
3.2 大智慧的治理结构 | 第21-22页 |
3.3 大智慧的经营发展情况 | 第22-27页 |
3.4 大智慧财务舞弊的处罚结果及后续发展 | 第27-30页 |
4 大智慧财务舞弊的手段及动因 | 第30-44页 |
4.1 大智慧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 第30-34页 |
4.1.1 收入舞弊,虚增利润 | 第30-32页 |
4.1.2 减少应计成本费用,虚增利润 | 第32页 |
4.1.3 提前确认购买日,虚增合并财务报表利润总额和商誉 | 第32-33页 |
4.1.4 新收入准则下的思考 | 第33页 |
4.1.5 小结 | 第33-34页 |
4.2 大智慧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 第34-44页 |
4.2.1 贪婪纬度 | 第34-35页 |
4.2.2 需要纬度 | 第35-38页 |
4.2.3 暴露纬度 | 第38-40页 |
4.2.4 机会纬度 | 第40-44页 |
5 大智慧财务舞弊的治理建议 | 第44-49页 |
5.1 加强诚信建设,遏制贪婪心理 | 第44页 |
5.2 认清实际需要,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 第44-45页 |
5.3 提高舞弊成本,增加舞弊风险 | 第45-46页 |
5.3.1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舞弊的处罚金额 | 第45页 |
5.3.2 利用媒体中介加大舞弊的曝光度 | 第45页 |
5.3.3 加强中小投资者投资教育 | 第45-46页 |
5.4 减少舞弊机会,加强内外部监管 | 第46-49页 |
5.4.1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实现有效制衡 | 第46页 |
5.4.2 完善公司董事会结构,优化治理结构 | 第46页 |
5.4.3 优化独立董事制度,提高监督能力 | 第46-47页 |
5.4.4 加强事务所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质量 | 第47页 |
5.4.5 建立财务舞弊预警机制,降低监管成本 | 第47-48页 |
5.4.6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规则,降低操纵空间 | 第48-49页 |
6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