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桁拱桥力学原理及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拱桥设计发展史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1.2.1 拱桥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1.3 拱桥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3.1 创新桥型与体系的发展 | 第17-18页 |
1.3.2 新材料与新连接技术 | 第18页 |
1.3.3 追求力学与美学的统一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8-19页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大桁拱桥的基本理论 | 第21-36页 |
2.1 大桁拱桥的结构形式 | 第21-25页 |
2.2 大桁拱桥的力学原理 | 第25-29页 |
2.2.1 腹杆的设置 | 第25-27页 |
2.2.2 新增构件非保向力正效应分析 | 第27-29页 |
2.2.3 大桁拱桥整体协作原理 | 第29页 |
2.3 大桁拱桥参数研究 | 第29-34页 |
2.3.1 计算软件的选取 | 第29-30页 |
2.3.2 构件参数及荷载工况 | 第30页 |
2.3.3 不同跨度对大桁拱桥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2.3.4 不同矢跨比对大桁拱桥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大桁拱桥的静力学性能分析 | 第36-48页 |
3.1 计算分析总体思路 | 第36-38页 |
3.1.1 建模步骤 | 第36-37页 |
3.1.2 设计基本规范 | 第37页 |
3.1.3 结构基本参数取值 | 第37-38页 |
3.2 结构静力学性能分析 | 第38-47页 |
3.2.1 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38-39页 |
3.2.2 强度计算 | 第39-44页 |
3.2.3 刚度计算 | 第44-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大桁拱桥的自振特性 | 第48-56页 |
4.1 振动基本理论 | 第48-49页 |
4.2 自振特性分析 | 第49-51页 |
4.3 大桁拱桥与对比拱桥自振频率对比分析 | 第51-55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大桁拱桥稳定性分析 | 第56-64页 |
5.1 拱桥的稳定问题 | 第56页 |
5.2 一类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61页 |
5.3 考虑几何非线性的二类稳定计算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500米级大桁拱桥试设计 | 第64-75页 |
6.1 大桁拱桥总体设计 | 第64-66页 |
6.2 结构参数及材料用量 | 第66-67页 |
6.3 计算分析 | 第67-71页 |
6.3.1 荷载组合及边界条件 | 第67-68页 |
6.3.2 计算结果 | 第68-71页 |
6.4 500米级大桁拱桥施工介绍及施工过程分析 | 第71-74页 |
6.4.1 模拟施工概况 | 第71页 |
6.4.2 设计依据 | 第71-72页 |
6.4.3 主要计算荷载 | 第72页 |
6.4.4 施工步骤 | 第72-73页 |
6.4.5 施工过程关键问题简析 | 第73-7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7.1 结论 | 第75-76页 |
7.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