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事组织论文

高危药品风险控制的研究与实践

缩略词第7-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前言第13-15页
第一章 我院高危药品的目录研究第15-21页
    1.1 材料与方法第15-16页
        1.1.1 初拟高危药品目录第15页
        1.1.2 西药目录初稿的问卷调查第15页
        1.1.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第15-16页
    1.2 结果与分析第16-20页
        1.2.1 整理调查问卷和调查表第16-17页
        1.2.2 西药高危药品目录第17-20页
        1.2.3 中药高危药品目录第20页
    1.3 讨论第20-21页
第二章 高危药品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第21-31页
    2.1 软件设计思路第21页
    2.2 软件开发目标第21页
    2.3 软件开发及运行的环境第21页
    2.4 软件功能第21-29页
        2.4.1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第24-26页
            2.4.1.1 药品分类管理第24页
            2.4.1.2 危险级别管理第24-25页
            2.4.1.3 储存类型管理第25页
            2.4.1.4 药品库管理第25页
            2.4.1.5 规则库管理第25-26页
            2.4.1.6 剂量单位管理第26页
            2.4.1.7 用户管理第26页
        2.4.2 信息维护模块第26-27页
            2.4.2.1 药品属性第26-27页
            2.4.2.2 药品对照第27页
            2.4.2.3 用药频次对照第27页
            2.4.2.4 给药途径对照第27页
        2.4.3 审查模块第27-28页
        2.4.4 预警模块第28-29页
            2.4.4.1 效期预警第28-29页
            2.4.4.2 采购预警第29页
        2.4.5 统计模块第29页
    2.5 软件使用效果第29-30页
    2.6 讨论第30-31页
第三章 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的系统性研究第31-36页
    3.1 高危药品管理措施第31-33页
        3.1.1 高危药品的标识管理第31页
        3.1.2 高危药品的专区管理第31页
        3.1.3 高危药品的责任管理第31-32页
        3.1.4 高危药品管理与使用的培训及沟通第32-33页
        3.1.5 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第33页
    3.2 管理成效第33-34页
    3.3 讨论第34-36页
第四章 临床药师对高危药品个体化指导的实践第36-44页
    4.1 药学监护的案例第36-39页
        4.1.1 药物相互作用第36-37页
        4.1.2 药物基因型检测第37-39页
    4.2 华法林的抗凝管理第39-40页
        4.2.1 研究对象第39-40页
        4.2.2 治疗方法第40页
        4.2.3 考察指标第40页
        4.2.4 统计学方法第40页
    4.3 结果第40-43页
        4.3.1 患者资料第40-42页
        4.3.2 用药依从性第42页
        4.3.3 患者INR达标情况第42-43页
        4.3.4 不良反应情况第43页
    4.4 讨论第43-44页
第五章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的研究综述第50-59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6869-5p靶向TLR4/NF-κB信号抑制结直肠癌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汉语关系从句中量词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