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流计算支持的动态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7-3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9页
    1.2 研究动机及用例第19-2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第23-28页
        1.3.1 三维静态及动态数据快速查询方面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1.3.2 三维动态数据实时计算方面的研究现状第25-27页
        1.3.3 三维地理信息服务方面的研究现状第27-28页
    1.4 本文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8-30页
        1.4.1 研究目标第28-29页
        1.4.2 研究主要内容第29-30页
    1.5 论文组织结构第30-32页
第2章 研究基础第32-57页
    2.1 现有传感网相关技术第32-35页
        2.1.1 传感网简介第32-34页
        2.1.2 传感网观测数据实时接入和管理第34-35页
    2.2 现有高性能计算技术第35-44页
        2.2.1 Hadoop框架简介第35-38页
        2.2.2 Spark框架简介第38-41页
        2.2.3 流式计算简介第41-44页
    2.3 现有三维地理信息服务技术第44-47页
        2.3.1 三维地理数据简介第44-46页
        2.3.2 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简介第46-47页
    2.4 应急灾害地理过程模拟第47-56页
        2.4.1 地理过程模拟简介第47-51页
        2.4.2 现有的城市内涝计算模型第51-56页
    2.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3章 流计算支持的三维地理信息数据查询方法第57-92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面向Spark和Hadoop的三维地理信息数据查询方法第57-77页
        3.2.1 三维地物模型数据预处理第57-63页
        3.2.2 基于Hadoop框架的三维数据查询方法第63-70页
        3.2.3 基于Spark框架的三维数据查询方法第70-77页
    3.3 Hadoop及Spark框架查询性能评估第77-83页
    3.4 流计算支持的三维动态数据查询第83-90页
        3.4.1 三维数据流式发布第83-86页
        3.4.2 基于Spark Streaming的三维动态数据查询方法第86-90页
    3.5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4章 流计算支持的三维动态变量实时计算方法第92-111页
    4.1 引言第92页
    4.2 流计算支持的三维动态变量实时计算方法设计第92-93页
    4.3 传感网实时观测数据接入第93-99页
        4.3.1 降水量传感网观测服务第93-95页
        4.3.2 传感网数据接入与管理第95-98页
        4.3.3 降水量观测数据流式发布第98-99页
    4.4 城市内涝三维动态变量实时计算第99-110页
        4.4.1 城市内涝三维变量第99-100页
        4.4.2 城市内涝计算模型第100-103页
        4.4.3 数据表设计第103-104页
        4.4.4 流计算支持的内涝三维动态变量计算流程第104-107页
        4.4.5 实验与性能分析第107-110页
    4.5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5章 动态三维地理信息在线服务第111-126页
    5.1 引言第111页
    5.2 动态三维地理信息服务架构设计第111-113页
    5.3 动态三维地理信息服务接口设计第113-121页
        5.3.1 3DPS服务接口第113-118页
        5.3.2 动态三维场景描述服务接口设计第118-121页
    5.4 动态三维场景构造第121-125页
        5.4.1 X3D数据第121-123页
        5.4.2 动态三维场景构造方法第123-125页
    5.5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6章 原型系统实现第126-139页
    6.1 引言第126页
    6.2 原型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第126-127页
    6.3 原型系统实现功能第127-137页
    6.4 服务性能评估第137-138页
    6.5 本章小节第138-13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9-142页
    7.1 研究总结第139-141页
    7.2 研究展望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2-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龙汤对脓毒症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张舜徽一九五〇年代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