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中美情景剧的概况 | 第11-18页 |
2.1 美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2.2 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 | 第13-16页 |
2.3 中美情境喜剧发展历程的比较 | 第16-18页 |
2.3.1“历史悠久”的美国情境喜剧 | 第16页 |
2.3.2 中国情境喜剧:在艰难中跋涉的艺术舶来品 | 第16-18页 |
3 从传播内容看美国情景喜剧对中国情景剧启示 | 第18-28页 |
3.1 美国情景喜剧的叙事内容解读 | 第18-21页 |
3.1.1 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的文本解读 | 第19-21页 |
3.2 中国情景喜剧的文本解读 | 第21-26页 |
3.2.1 中国《爱情公寓》热爆网络荧屏的文本解读 | 第22页 |
3.2.2 《爱情公寓》优势特色 | 第22-26页 |
3.3 启示:幽默的语言机制,传神的喜剧表演,娱乐化的说教功能 | 第26-28页 |
4 从传播模式看美国情景喜剧对中国情景剧启示 | 第28-40页 |
4.1 传播的基本过程与模式 | 第29页 |
4.2 美国情景喜剧的跨文化传播模式 | 第29-36页 |
4.2.1 美国情景喜剧在中国传播的第一阶段——电视传播阶段 | 第29-30页 |
4.2.2 美国情景喜剧在中国传播的新转机——网络传播阶段 | 第30-31页 |
4.2.3 基于网络的非线性多级传播模式 | 第31-36页 |
4.3 中国情景喜剧的传播模式 | 第36-38页 |
4.4 启示:开拓新媒体途径,增加多级反馈路径 | 第38-40页 |
5 从受众接受看美国情景剧对中国的启示 | 第40-48页 |
5.1 美国《生活大爆炸》——郑州市研究生群体之解读 | 第40-45页 |
5.1.1 解码标准说明 | 第41-42页 |
5.1.2 研究生解读《生活大爆炸》的主要特征 | 第42-43页 |
5.1.3 解读模式分析 | 第43-45页 |
5.2 本土情景喜剧的受众分析 | 第45-47页 |
5.3 启示:增加受众的文化认同感,创造建立宽松传播环境 | 第47-48页 |
6 美国情景喜剧对中国总启示 | 第48-53页 |
6.1 在文化的全球性和本土性之间寻求融通 | 第48-49页 |
6.2 拓展传播渠道,利用网络媒体实现受众市场的扩大 | 第49-51页 |
6.3 全方位打造中国情景喜剧,实现文化突围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