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农业灌溉水价理论 | 第19-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水价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2 水价的分类 | 第20-21页 |
2.2 农业灌溉水价制定的原则 | 第21-23页 |
2.2.1 公平性和高效配置原则 | 第21-22页 |
2.2.2 成本回收和用户承受能力原则 | 第22页 |
2.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2-23页 |
2.2.4 水价补贴和节水奖励原则 | 第23页 |
2.3 水价的计算方法 | 第23-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7-33页 |
3.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第27页 |
3.2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7-28页 |
3.2.1 水文、气象 | 第27页 |
3.2.2 地形地貌 | 第27-28页 |
3.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8页 |
3.4 灌区概况 | 第28-30页 |
3.4.1 灌区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3.4.2 灌区运行管理体制 | 第29-30页 |
3.4.3 灌区水权确权情况 | 第30页 |
3.5 灌区水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5.1 灌区水价现状 | 第30-31页 |
3.5.2 存在问题 | 第31-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五常市灌区农业灌溉水价研究-以龙凤山灌区为例 | 第33-48页 |
4.1 水价对研究区节水灌溉的意义 | 第33页 |
4.2 龙凤山灌区农业水价的制定 | 第33-38页 |
4.2.1 灌区水价制定方法 | 第33-34页 |
4.2.2 供水者角度水价的制定 | 第34-36页 |
4.2.3 用水者角度水价的制定 | 第36-37页 |
4.2.4 水资源丰缺程度影响下的水价制定 | 第37-38页 |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三个水价权重计算 | 第38-45页 |
4.3.1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 | 第38-40页 |
4.3.2 评判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40-42页 |
4.3.3 判断矩阵的建立及一致性检验 | 第42-45页 |
4.3.4 计算综合水价 | 第45页 |
4.4 灌区农业灌溉水价制定合理性分析 | 第45-46页 |
4.5 灌区农业灌溉水价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 | 第46-4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48-49页 |
5.2 建议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