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西藏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的协调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1.1 选题背景第7页
        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7-8页
    1.2 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第8-9页
        1.2.1 主要内容第8-9页
        1.2.2 研究方法第9页
    1.3 文献综述第9-1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第11-13页
        1.4.1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1-12页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2页
        1.4.3 研究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第13-19页
    2.1 文化的内涵第13-15页
        2.1.1 文化的概念第13-14页
        2.1.2 文化的属性特征第14-15页
    2.2 民族文化内涵第15-16页
        2.2.1 民族文化的定义第15页
        2.2.2 民族文化的属性第15-16页
    2.3 文化产业第16-18页
        2.3.1 文化产业的含义第16-17页
        2.3.2 文化产业的范畴及特点第17-18页
    2.4 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相关理论第18-19页
        2.4.1 平等的文化权利理论第18页
        2.4.2 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理论第18-19页
第三章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民族文化价值分析第19-24页
    3.1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第19-20页
    3.2 西藏文化产业中的民族文化价值分析第20-24页
        3.2.1 西藏文化产业中的民族文化资源概况第20-21页
        3.2.2 西藏文化产业中的民族文化价值分析第21-24页
第四章 西藏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协调创新发展的个案研究第24-35页
    4.1 选取案例的原因与借鉴价值第24-25页
        4.1.1 具有极高的文化性、民族性、经济性第24页
        4.1.2 在西藏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典范作用第24-25页
    4.2 人口较少民族手工艺产品产业化探索第25-30页
        4.2.1 门巴族及珞巴族的文化简介第25-27页
        4.2.2 门巴族及珞巴族的手工艺产业化尝试第27-29页
        4.2.3 门巴族、珞巴族手工艺产品产业化的民族文化意义第29-30页
    4.3 《文成公主》实景剧分析第30-33页
        4.3.1 《文成公主》实景剧作品介绍第30-31页
        4.3.2 《文成公主》实景剧的民族文化价值第31-33页
    4.4 从个案研究中得出的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3-35页
        4.4.1 文化产业评估指标体系重经济轻文化第33-34页
        4.4.2 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不够第34页
        4.4.3 文化内涵开发不足第34页
        4.4.4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不足第34页
        4.4.5 文化类人才匮乏,制约民族文化发展第34-35页
第五章 西藏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协调创新发展的对策第35-42页
    5.1 建立健全西藏文化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第35-36页
        5.1.1 科学评估文化资源的稀缺性第35页
        5.1.2 科学评估文化发展的创新性第35-36页
        5.1.3 完善引入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文化影响力评估体系第36页
        5.1.4 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文化产业的分工和收益分配权益第36页
    5.2 借助文化产业,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第36-38页
        5.2.1 立法保护第37页
        5.2.2 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第37页
        5.2.3 不断创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第37-38页
    5.3 提高文化产业开发水平,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精髓第38-39页
        5.3.1 提高开发的水平和层次,关注本地居民第38页
        5.3.2 完善产业结构,提高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第38-39页
    5.4 讲好西藏故事,交流借鉴中发展民族文化第39页
        5.4.1 鼓励文化产业走出去,在兼收并蓄中实现文化的发展第39页
        5.4.2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规模和频度等方面的重视第39页
    5.5 培育和引进文化产业综合性人才,驱动民族文化创新第39-42页
        5.5.1 利用好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和人才战略第40页
        5.5.2 整合政府、企业等机构及社会组织团体的力量第40页
        5.5.3 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第40-4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2-43页
    6.1 结论第42页
    6.2 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鹤岗市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岷江上游月里羌村的饮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