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C2C模式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9-21页 |
第2章 C2C电子商务税收理论阐释 | 第21-27页 |
2.1 概念、特征及分类 | 第21-24页 |
2.1.1 概念 | 第21-22页 |
2.1.2 特征 | 第22-23页 |
2.1.3 分类 | 第23-24页 |
2.2 可税性分析 | 第24-26页 |
2.2.1 经济分析 | 第24-25页 |
2.2.2 法理分析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C2C电子商务发展及税收现状 | 第27-33页 |
3.1 C2C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3.1.1 发展态势渐趋平稳 | 第27-28页 |
3.1.2 交易形式日趋多元 | 第28-29页 |
3.1.3 跨境贸易悄然兴起 | 第29页 |
3.2 C2C电子商务税收现状 | 第29-32页 |
3.2.1 沿用现行税制实现了部分覆盖 | 第30页 |
3.2.2 税收遵从不高税收流失严重 | 第30-31页 |
3.2.3 税收负担失衡影响市场公平 | 第31页 |
3.2.4 跨境交易增多冲击关税管理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C2C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 | 第33-39页 |
4.1 对税法原则的影响 | 第33-35页 |
4.1.1 冲击税收法定 | 第33页 |
4.1.2 违背税收公平 | 第33-34页 |
4.1.3 降低税收效率 | 第34-35页 |
4.2 对税收要素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1 纳税主体不够明确 | 第35页 |
4.2.2 计税依据难以核实 | 第35-36页 |
4.2.3 纳税期限难以把握 | 第36页 |
4.2.4 税收管辖难以界定 | 第36页 |
4.3 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36-38页 |
4.3.1 亟待规范统一政策 | 第36-37页 |
4.3.2 缺乏行之有效措施 | 第37页 |
4.3.3 急需专业素质人才 | 第37页 |
4.3.4 尚待提高公众认识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国际C2C电子商务税收经验借鉴 | 第39-44页 |
5.1 主要做法 | 第39-41页 |
5.1.1 美国 | 第39-40页 |
5.1.2 欧盟 | 第40页 |
5.1.3 经合组织 | 第40-41页 |
5.2 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2页 |
5.2.1 保持税法延续 | 第41-42页 |
5.2.2 兼容现行税制 | 第42页 |
5.2.3 注重多方合作 | 第42页 |
5.2.4 实行税收优惠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6章 我国C2C电子商务税收应对 | 第44-54页 |
6.1 完善税收立法明确税收政策 | 第44-47页 |
6.1.1 明确纳税义务 | 第44页 |
6.1.2 修订管理办法 | 第44-45页 |
6.1.3 明确税种适用 | 第45-46页 |
6.1.4 界定税收管辖 | 第46页 |
6.1.5 制定优惠政策 | 第46-47页 |
6.2 转变征管方式搭建信息平台 | 第47-49页 |
6.2.1 建立自然人纳税信息系统 | 第47页 |
6.2.2 推行电子发票系统 | 第47-49页 |
6.3 加强信息共享推行综合治税 | 第49-51页 |
6.3.1 委托交易平台实行代征代缴 | 第49-50页 |
6.3.2 加强教育引导推行信用评价 | 第50-51页 |
6.3.3 强化部门合作采集多维信息 | 第51页 |
6.4 密切国际合作维护税收权益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