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8页 |
1.1 非生物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 第11-12页 |
1.1.1 脱落酸与非生物胁迫 | 第11页 |
1.1.2 胁迫诱导的基因 | 第11-12页 |
1.2 植物bZIP转录因子 | 第12-15页 |
1.2.1 植物bZIP类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 | 第12页 |
1.2.2 bZIP类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 | 第12-13页 |
1.2.3 植物bZIP类转录因子的分类及功能 | 第13-14页 |
1.2.4 bZIP类转录因子在胁迫下的功能 | 第14-15页 |
1.3 ABI5类亚家族 | 第15页 |
1.4 植物中驻膜bZIP转录因子 | 第15-16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ZmbZIP基因家族的克隆、转化与表达 | 第18-40页 |
2.1 材料方法 | 第18-23页 |
2.1.1 材料 | 第18页 |
2.1.2 方法 | 第18-23页 |
2.2 结果 | 第23-38页 |
2.2.1 玉米bZIP基因序列的冗余性分析 | 第23-24页 |
2.2.2 bZIP基因进化分析 | 第24-25页 |
2.2.3 玉米bZIP基因发育树及内含子外显子结构 | 第25-28页 |
2.2.4 玉米bZIP基因保守序列分析 | 第28-29页 |
2.2.5 玉米bZIP家族亚细胞位置预测 | 第29-31页 |
2.2.6 基因克隆 | 第31-33页 |
2.2.7 基因转入农杆菌及转化拟南芥 | 第33页 |
2.2.8 阳性株系的筛选及纯合株系的获得 | 第33-34页 |
2.2.9 qRT-PCR植物处理 | 第34-35页 |
2.2.10 Realtime进行表达谱分析 | 第35-38页 |
2.3 讨论 | 第38-40页 |
2.3.1 ZmbZIPs的进化分析 | 第38页 |
2.3.2 ZmbZIPs的定位及序列分析 | 第38页 |
2.3.3 玉米bZIP转录因子家族的克隆 | 第38-39页 |
2.3.4 玉米bZIP转录因子家族的表达谱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抗逆基因ZmABLs的功能研究 | 第40-52页 |
3.1 材料方法 | 第40-42页 |
3.1.1 材料 | 第40页 |
3.1.2 方法 | 第40-4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0页 |
3.2.1 ABLs的进化树分析 | 第42页 |
3.2.2 ABLs的序列比对 | 第42-44页 |
3.2.3 ABLs的基因序列分析 | 第44页 |
3.2.4 转基因株系的表达 | 第44-45页 |
3.2.5 未经处理的转基因株系的生长情况 | 第45页 |
3.2.6 ABA敏感性 | 第45-46页 |
3.2.7 耐旱性鉴定 | 第46-48页 |
3.2.8 耐碱性鉴定 | 第48-49页 |
3.2.9 亚细胞定位 | 第49-50页 |
3.3 讨论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驻膜bZIP转录因子ZmbZIP17的功能研究 | 第52-60页 |
4.1 材料方法 | 第52-53页 |
4.1.1 材料 | 第52页 |
4.1.2 方法 | 第52-5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4.2.1 ZmbZIP17基因克隆 | 第53页 |
4.2.2 ZmbZIP17进化树分析及序列比对 | 第53-55页 |
4.2.3 亚细胞定位 | 第55页 |
4.2.4 RT-PCR | 第55-56页 |
4.2.5 内质网应激反应 | 第56-57页 |
4.2.6 内质网响应基因的表达 | 第57页 |
4.2.7 ABA响应 | 第57-58页 |
4.2.8 ABA对内质网胁迫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 讨论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60-6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0页 |
5.2 研究意义 | 第60-61页 |
5.3 创新点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