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一、员工持股的由来以及对公司治理的意义 | 第15-22页 |
(一)员工持股的起源及在域外的实践 | 第15-16页 |
(二)员工持股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1.国外员工持股理论 | 第16-18页 |
2.我国员工持股理论 | 第18-20页 |
(三)员工持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 第20-22页 |
1.分散了股权结构 | 第20页 |
2.多样化了股东类型 | 第20-21页 |
3.拓展了员工监督的新渠道 | 第21-22页 |
二、我国员工持股的实践状况 | 第22-30页 |
(一)我国员工持股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二)目前我国员工持股的实践类型 | 第24-27页 |
1.员工持股分类概述 | 第24-25页 |
2.信托型员工持股 | 第25-26页 |
3. 杠杆型员工持股 | 第26-27页 |
4.股票收益权互换型员工持股 | 第27页 |
(三)研究我国现行三种典型员工持股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目的 | 第27-30页 |
1.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不同 | 第27-28页 |
2.员工的监督力度存在差异 | 第28页 |
3.激励效果有所区别 | 第28-30页 |
三、对我国实践中三种典型员工持股类型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考察 | 第30-4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2.变量选择 | 第31页 |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1-40页 |
1.股权结构 | 第31-32页 |
2.股东类型 | 第32-34页 |
3.董事会 | 第34-36页 |
4.监事会 | 第36页 |
5.激励机制 | 第36-37页 |
6.员工股东投票机制 | 第37-38页 |
7.员工持股对公司治理的效应分析 | 第38-40页 |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0-48页 |
(一)三种典型员工持股对公司治理水平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1.股权结构的比较 | 第40页 |
2.股东类型的比较 | 第40-41页 |
3.董事会与监事会的比较 | 第41页 |
4.员工参与机制的比较 | 第41-42页 |
5.公司激励机制的比较 | 第42页 |
(二)研究结论 | 第42-44页 |
(三)充分发挥员工持股对上市公司治理的改善作用之建议 | 第44-48页 |
1.考虑将员工持股作为公司上市的重要考核指标 | 第44-45页 |
2.适当减免员工持股所获收益的部分税收 | 第45-46页 |
3.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实施信托型员工持股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