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论环境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0页
1 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概述第10-16页
    1.1 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界定第10-12页
        1.1.1 非诉讼解决机制的概念第10-11页
        1.1.2 非诉讼解决机制的特征第11页
        1.1.3 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基本类型第11-12页
    1.2 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正当性第12-16页
        1.2.1 是权利自治与社会自治的统一第13-14页
        1.2.2 是效益与理性的协商第14-15页
        1.2.3 社会和谐与多元化理念共存的表彰第15页
        1.2.4 是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实现第15-16页
        1.2.5 是法治社会的客观需求第16页
2 国外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立法例及其启示第16-21页
    2.1 国外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立法例第16-19页
        2.1.1 美国环境纠纷的ADR解决模式第16-17页
        2.1.2 日本环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的立法第17-19页
        2.1.3 德国环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的立法第19页
    2.2 国外环境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对我国的启示第19-21页
        2.2.1 采取了多元化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第19-20页
        2.2.2 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解决环境纠纷第20页
        2.2.3 采取公害防止协议这一有效的解纷方式第20-21页
        2.2.4 环境仲裁制度的确立第21页
3 我国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现状和问题第21-26页
    3.1 我国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运行现状第21-24页
        3.1.1 协商第22页
        3.1.2 民间调解第22页
        3.1.3 行政处理第22-23页
        3.1.4 仲裁第23-24页
    3.2 我国现行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的主要问题第24-26页
        3.2.1 协商手段功能发挥不足第24页
        3.2.2 民间调解制度运行受限第24-25页
        3.2.3 行政处理法律制度不完备第25页
        3.2.4 仲裁制度形同虚设第25-26页
4 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第26-38页
    4.1 引进环境纠纷的预防性制度—环境合同第26-28页
        4.1.1 环境合同的概念第26-27页
        4.1.2 环境合同的基本构架第27-28页
    4.2 完善环境纠纷的民间解决机制第28-30页
        4.2.1 扩大民间调解的范围第28-29页
        4.2.2 赋予人民调解协议以执行力第29-30页
        4.2.3 扶持民间的环保组织第30页
    4.3 强化环境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第30-33页
        4.3.1 环境纠纷行政解决的方式第30-31页
        4.3.2 环境纠纷行政解决方式效力的确认第31-32页
        4.3.3 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构的专门化第32-33页
    4.4 建立环境纠纷的仲裁制度第33-36页
        4.4.1 我国建立环境纠纷的仲裁制度的可行性第33-34页
        4.4.2 我国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的基本内容第34-36页
    4.5 强化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模式与诉讼模式的衔接第36-38页
        4.5.1 法院对非诉处理结果的审核确认第36-37页
        4.5.2 法院对非诉处理过程合法性的司法审查和救济程序第37-38页
结束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传统医药的国际保护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