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勘探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煤层气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煤层气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 | 第12-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煤层气特性及煤储层特征 | 第16-26页 |
2.1 煤层气的生成 | 第16-20页 |
2.1.1 煤层气的成因 | 第16-18页 |
2.1.2 煤层气的化学组分及物理性质 | 第18-20页 |
2.2 煤储层特征 | 第20-25页 |
2.2.1 煤的孔隙及表面积 | 第20-22页 |
2.2.2 煤储层的孔裂隙结构特征 | 第22-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古蔺地区煤储层损害的初步探讨 | 第26-40页 |
3.1 煤储层中粘土矿物特征 | 第26-30页 |
3.1.1 主要储层的地层岩性 | 第26页 |
3.1.2 粘土矿物类型及含量 | 第26-30页 |
3.1.3 粘土矿物的形态和分布 | 第30页 |
3.2 钻井液对储层岩心损害的观察分析 | 第30-35页 |
3.2.1 微观观察 | 第30-31页 |
3.2.2 薄片观察 | 第31-32页 |
3.2.3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2页 |
3.2.4 面能谱分析 | 第32-35页 |
3.3 钻井液对煤层气储层损害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3.3.1 水锁效应的损害 | 第35页 |
3.3.2 土锁损害 | 第35-36页 |
3.3.3 重晶石的损害 | 第36-37页 |
3.3.4 粘土矿物迁移的损害 | 第37-38页 |
3.3.5 粘土矿物膨胀的损害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古蔺地区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 | 第40-54页 |
4.1 钻井液选型改性依据 | 第40页 |
4.2 水基钻井液改性 | 第40-53页 |
4.2.1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4.2.2 钻井液化学改性 | 第43-47页 |
4.2.3 钻井液物理改性 | 第47-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