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农药防治(化学防治)论文--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

5-氨基乙酰丙酸及衍生物的抗植物病虫害及生长调节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7页
    1.1 东亚飞蝗概述第9-10页
        1.1.1 东亚飞蝗的分布、习性和形态特征第9页
        1.1.2 东亚飞蝗的危害第9页
        1.1.3 东亚飞蝗的防治第9-10页
    1.2 杀虫剂概述第10-14页
        1.2.1 杀虫剂的历史及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1.1 有机氯杀虫剂第10-11页
            1.2.1.2 有机磷杀虫剂第11页
            1.2.1.3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第11页
            1.2.1.4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第11页
        1.2.2 杀虫剂的危害及展望第11-12页
            1.2.2.1 杀虫剂的危害第11页
            1.2.2.2 杀虫剂的展望第11-12页
        1.2.3 光敏杀虫剂第12-13页
            1.2.3.1 光敏杀虫剂简介第12页
            1.2.3.2 光敏杀虫剂研究进展第12页
            1.2.3.3 光敏杀虫剂作用机制第12页
            1.2.3.4 光敏杀虫剂的优势第12-13页
        1.2.4 卟啉杀虫剂第13-14页
            1.2.4.1 卟啉杀虫剂简述第13页
            1.2.4.2 卟啉杀虫剂的优点第13页
            1.2.4.3 卟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第13-14页
    1.3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及研究进展第14页
        1.3.1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第14页
        1.3.2 提高植物抗盐性的研究进展第14页
    1.4 5-氨基乙酰丙酸(ALA)概述第14-16页
        1.4.1 ALA的性质及生物合成第14-15页
        1.4.2 ALA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第15页
        1.4.3 ALA对作物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第15-16页
        1.4.4 ALA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16页
        1.4.5 ALA对叶绿素合成及光合系统的影响第16页
        1.4.6 ALA提高植物抗逆的影响第16页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ALA对东亚飞蝗的毒性作用第17-2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18页
        2.1.1 实验材料第17页
            2.1.1.1 供试虫体第17页
            2.1.1.2 化学试剂第17页
        2.1.2 实验方法第17-18页
            2.1.2.1 注射法给药第17页
            2.1.2.2 药膜法给药第17-18页
    2.2 实验结果第18-21页
        2.2.1 ALA注射法处理组死亡率第18页
        2.2.2 ALA药膜法处理组死亡率第18-21页
        2.2.3 ALA处理组试虫药物反应第21页
    2.3 分析与讨论第21-23页
第三章 ALA对东亚飞蝗部分酶活性的影响及毒性机制研究第23-3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3.1.1 实验材料第23页
            3.1.1.1 供试虫体第23页
            3.1.1.2 化学试剂第23页
        3.1.2 实验方法第23-26页
            3.1.2.1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第23-24页
            3.1.2.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第24页
            3.1.2.3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测定第24页
            3.1.2.4 蛋白浓度测定第24-26页
                3.1.2.4.1 磷酸缓冲液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第24-25页
                3.1.2.4.2 Tris-HCL缓冲液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第25-26页
                3.1.2.4.3 样品蛋白浓度的测定第26页
    3.2 实验结果第26-28页
        3.2.1 ALA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第26-27页
        3.2.2 ALA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第27-28页
        3.2.3 ALA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第28页
    3.3 分析与讨论第28-30页
第四章 外源ALA处理对盐胁迫下小白菜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30-4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4.1.1 实验设计第30页
        4.1.2 实验方法第30-31页
            4.1.2.1 种子发芽参数测定第30页
            4.1.2.2 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第30-31页
        4.1.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1页
    4.2 实验结果第31-38页
        4.2.1 对发芽率(GR)和发芽势(GE)的影响第31-32页
        4.2.2 对芽苗鲜重的影响第32-34页
        4.2.3 不同浓度的ALA浸种处理对盐胁迫下小白菜芽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34-38页
            4.2.3.1 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第34-35页
            4.2.3.2 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第35-36页
            4.2.3.3 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4.2.3.4 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4.3 分析与讨论第38-40页
第五章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格仑德曼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下一篇:日本学者藤栗所《荀子辨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