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中国旅游百强景区与百强城市地域组合关系及陕西案例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17-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1.1 品牌景区成为国内旅游竞争的关键第17-18页
        1.1.2 热点旅游城市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第18页
        1.1.3 景区与城市的组合成为区域旅游发展新模式第18-19页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9-22页
        1.2.1 研究目标第19-20页
        1.2.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6页
        1.3.1 研究总体思路第22-24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24-26页
    1.4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第26-29页
        1.4.1 研究的意义第26-27页
        1.4.2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第27-29页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国内外文献评述第29-47页
    2.1 概念界定第29-37页
        2.1.1 旅游景区、A级景区与百强景区第29-33页
        2.1.2 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旅游百强城市第33-36页
        2.1.3 百强景区与百强城市地域组合第36-37页
    2.2 研究理论基础第37-41页
        2.2.1 品牌理论第37-38页
        2.2.2 增长极理论第38-39页
        2.2.3 区位理论第39-41页
    2.3 国内外文献评述第41-47页
        2.3.1 国外研究现状第41-43页
        2.3.2 国内研究现状第43-47页
第3章 中国旅游百强景区形成机制及形成系数方程第47-67页
    3.1 百强景区概念模型与理论假设第48-50页
        3.1.1 以省域为单位的必要性及意义第48页
        3.1.2 我国旅游百强景区理论假设及控制论模型第48-50页
    3.2 数据整合与研究方法第50-53页
        3.2.1 数据整合第50-52页
        3.2.2 研究方法第52页
        3.2.3 百强景区与5A级景区关系界定第52-53页
    3.3 百强景区形成因素及系数方程第53-59页
        3.3.1 百强景区形成率分析第53-54页
        3.3.2 百强景区形成系数与人口、经济、交通关系第54-59页
    3.4 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及形成系数方程第59-60页
    3.5 基于百强景区的中国旅游地理枢纽第60-64页
        3.5.1 地理枢纽及对国家旅游发展意义第61页
        3.5.2 中国旅游地理枢纽分析第61-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4章 中国旅游百强城市形成条件及IE模型第67-85页
    4.1 旅游百强城市概念模型与理论假设第68-69页
        4.1.1 以省域为单位的必要性及意义第68页
        4.1.2 百强城市外部因素及形成系数模型(IE模型)第68-69页
    4.2 数据整合与研究方法第69-73页
        4.2.1 数据整合第69-72页
        4.2.2 研究方法第72页
        4.2.3 百强城市与优秀旅游城市关系界定第72-73页
    4.3 百强城市形成因素及系数方程第73-79页
        4.3.1 百强城市形成率分析第73-74页
        4.3.2 百强城市形成系数与人口、经济、交通关系第74-79页
    4.4 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及形成系数方程第79-81页
    4.5 基于百强城市的中国旅游地理枢纽第81-83页
        4.5.1 地理枢纽及对国家旅游发展意义第81-82页
        4.5.2 中国旅游地理枢纽分析第82-83页
    4.6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中国旅游百强景区与百强城市的地域组合关系第85-99页
    5.1 数据来源与整合方法第85-86页
    5.2 百强景区与旅游城市幂律关系第86-88页
        5.2.1 频次-规模幂律分布理论第86页
        5.2.2 百强景区幂律分布及规模分级第86-87页
        5.2.3 百强城市幂律分布及规模分级第87-88页
    5.3 百强景区与百强城市空间分布及聚集性第88-92页
        5.3.1 百强景区的空间分布及聚集性特性第89-90页
        5.3.2 百强城市的空间分布及聚集性特征第90-92页
    5.4 百强景区与百强城市地域组合分析第92-96页
        5.4.1 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地域数量匹配关系第92-95页
        5.4.2 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规模等级匹配关系第95-96页
    5.5 本章小结第96-99页
第6章 陕西百强景区和百强城市形成与地域组合分析第99-169页
    6.1 样地选择与区域概况第99-104页
        6.1.1 陕西三大区域旅游资源丰度第101-102页
        6.1.2 陕西三大区域各类旅游资源分布第102-104页
    6.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04-105页
    6.3 陕西百强景区与百强城市成长分析第105-128页
        6.3.1 百强景区的成长分析第105-115页
        6.3.2 百强城市的成长分析第115-128页
    6.4 陕西百强景区的形成机制分析第128-139页
        6.4.1 百强景区与4-5A级景区关联性及形成率第129-130页
        6.4.2 百强景区形成系数与人口、经济、交通的关系第130-136页
        6.4.3 多因素综合作用及形成系数方程第136-137页
        6.4.4 景区百强化区域划分第137-138页
        6.4.5 主要结论第138-139页
    6.5 陕西百强城市的形成机制分析第139-152页
        6.5.1 百强城市与优秀旅游城市关联性及形成率第140-141页
        6.5.2 百强城市形成系数与人口、经济、交通的关系第141-148页
        6.5.3 多因素综合作用及形成系数方程第148-149页
        6.5.4 城市百强化区域划分第149-151页
        6.5.5 主要结论第151-152页
    6.6 百强景区与百强城市空间分布与地域组合关系第152-165页
        6.6.1 百强景区与百强城市的空间分布与聚集性第152-153页
        6.6.2 百强景区与百强城市的地域组合与匹配关系第153-155页
        6.6.3 百强城市对品牌景区的整合作用第155-156页
        6.6.4 百强景区对百强城市的贡献分析第156-162页
        6.6.5 陕西旅游发展地域模式构建第162-165页
    6.7 本章小结第165-16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69-175页
    7.1 主要结论第169-173页
    7.2 研究创新点第173-174页
    7.3 不足及未来展望第174-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187页
附录第187-203页
致谢第203-205页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第205-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命周期和背景风险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
下一篇: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特征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和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