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2 基于DCT域JPEG图像数字水印算法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7页 |
2.1 数字水印技术通用框架 | 第15-18页 |
2.1.1 数字水印生成及预处理 | 第15-16页 |
2.1.2 数字水印嵌入和提取 | 第16-17页 |
2.1.3 数字水印技术分类 | 第17-18页 |
2.1.4 数字水印技术应用领域分类 | 第18页 |
2.2 JPEG压缩编码标准 | 第18-21页 |
2.2.1 JPEG算法概要 | 第18-19页 |
2.2.2 JPEG编码步骤 | 第19-21页 |
2.3 离散余弦变换(DCT) | 第21-23页 |
2.3.1 一维离散余弦变换 | 第21页 |
2.3.2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 | 第21-22页 |
2.3.3 DCT域系数分析 | 第22-23页 |
2.4 图像的奇异值分解(SVD) | 第23-24页 |
2.4.1 矩阵奇异值分解的定义 | 第23页 |
2.4.2 矩阵奇异值分解的特性 | 第23-24页 |
2.5 评价图像和水印质量的标准 | 第24-27页 |
2.5.1 信噪比(SNR)和峰值信噪比(PSNR) | 第24-25页 |
2.5.2 相似性系数(NC)和水印比特误码率(BER) | 第25-27页 |
3 具有强鲁棒性的JPEG图像双重数字水印算法 | 第27-38页 |
3.1 水印的嵌入和提取 | 第27-29页 |
3.1.1 水印图像的预处理 | 第27-28页 |
3.1.2 水印嵌入过程 | 第28-29页 |
3.1.3 水印提取过程 | 第29页 |
3.2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8页 |
3.2.1 无攻击实验仿真结果 | 第30-31页 |
3.2.2 多类型攻击实验仿真结果 | 第31-38页 |
4 具有认证功能的JPEG图像强鲁棒水印算法 | 第38-47页 |
4.1 水印的嵌入和提取 | 第38-43页 |
4.1.1 具有恢复功能的数字签名算法 | 第38-39页 |
4.1.2 Reed-Solomon纠错编码 | 第39页 |
4.1.3 水印嵌入算法 | 第39-41页 |
4.1.4 水印提取算法 | 第41-42页 |
4.1.5 签名算法的正确性及安全性分析 | 第42-43页 |
4.1.6 水印算法鲁棒性分析 | 第43页 |
4.2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7页 |
4.2.1 无攻击实验仿真结果 | 第43-44页 |
4.2.2 无攻击实验仿真结果 | 第44-47页 |
5 基于DCT变换JPEG图像的数字水印算法研究 | 第47-56页 |
5.1 水印的嵌入和提取 | 第47-50页 |
5.1.1 水印图像的预处理 | 第47-48页 |
5.1.2 水印嵌入过程 | 第48-49页 |
5.1.3 水印提取过程 | 第49-50页 |
5.1.4 水印算法鲁棒性分析 | 第50页 |
5.2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6页 |
5.2.1 无攻击实验仿真结果 | 第51页 |
5.2.2 多类型攻击实验仿真结果 | 第51-56页 |
6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