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水泥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磷酸钾镁合成和溶解因素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磷酸钾镁合成和溶解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磷酸钾镁(K-鸟粪石)简介第12-13页
        1.2.2 磷酸钾镁合成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3 磷酸钾镁溶解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 存在问题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第17页
    1.5 论文主要流程图第17-19页
第二章 磷酸钾镁合成和溶解试验设计第19-32页
    2.1 磷酸钾镁的合成和溶解方法评析第19-23页
        2.1.1 磷酸钾镁合成方法评析第19-21页
        2.1.2 磷酸钾镁溶解方法评析第21-23页
    2.2 合成制备第23-28页
        2.2.1 磷酸钾镁合成的原材料第23-24页
        2.2.2 磷酸钾镁水泥浆体改性的原材料第24-27页
        2.2.3 磷酸钾镁的方案和思路第27-28页
    2.3 磷酸钾镁溶解的思路和方案第28-29页
    2.4 磷酸钾镁水泥浆体改性的试验方法第29-30页
    2.5 测试方法第30-32页
        2.5.1 离子的检测方法第30-31页
        2.5.2 微观分析方法第31页
        2.5.3 磷酸钾镁纯度的检测第31-32页
第三章 磷酸钾镁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2-70页
    3.1 磷酸钾镁在不同pH值中的合成规律第32-41页
        3.1.1 不同pH值下合成粉末中MgKPO_4·6H_2O纯度分析第32-34页
        3.1.2 不同pH值下合成粉末的XRD分析第34-36页
        3.1.3 不同pH值下合成粉末的SEM分析第36-39页
        3.1.4 不同pH值下合成粉末的TG-DTG分析第39-41页
    3.2 磷酸钾镁在不同温度中的合成规律第41-51页
        3.2.1 合成粉末中MgKPO_4·6H_2O的纯度分析第41-43页
        3.2.2 合成粉末的XRD分析第43-45页
        3.2.3 合成粉末的SEM-EDS分析第45-49页
        3.2.4 合成粉末的TG-DTG分析第49-51页
    3.3 磷酸钾镁在不同转速中的合成规律第51-57页
        3.3.1 合成粉末中MgKPO_4·6H_2O纯度分析第51-52页
        3.3.2 不同转速下合成粉末的XRD分析第52-54页
        3.3.3 不同转速下合成粉末的SEM-EDS分析第54-56页
        3.3.4 合成粉末的TG-DTG分析第56-57页
    3.4 外来离子对磷酸钾镁合成的影响第57-65页
        3.4.1 Cu~(2+)对磷酸钾镁合成的影响第57-60页
        3.4.2 Al~(3+)对磷酸钾镁合成的影响第60-62页
        3.4.3 Fe~(2+)对磷酸钾镁合成的影响第62-65页
    3.5 高纯度磷酸钾镁合成第65-68页
        3.5.1 开展正交实验第65-67页
        3.5.2 对高纯度磷酸钾镁合成的剖析第67-68页
    3.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磷酸钾镁溶解的主要影响因素第70-93页
    4.1 纯水中磷酸钾镁溶解规律第70-73页
        4.1.1 磷酸钾镁三种离子溶出浓度第70-71页
        4.1.2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XRD分析第71页
        4.1.3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SEM-EDS分析第71-72页
        4.1.4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TG-DTG分析第72-73页
    4.2 不同PH值中磷酸钾镁的溶解规律第73-85页
        4.2.1 磷酸钾镁三种离子溶出浓度第73-76页
        4.2.2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XRD分析第76-78页
        4.2.3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SEM-EDS分析第78-82页
        4.2.4 TG-DTG分析第82-85页
    4.3 MgO溶液中磷酸钾镁的溶解规律第85-87页
        4.3.1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XRD分析第85页
        4.3.2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SEM-EDS分析第85-86页
        4.3.3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TG-DTG分析第86-87页
    4.4 KH_2PO_4溶液中磷酸钾镁的溶解规律第87-89页
        4.4.1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XRD分析第87-88页
        4.4.2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SEM-EDS分析第88页
        4.4.3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TG-DTG分析第88-89页
    4.5 MgO、KH_2PO_4共存溶液中磷酸钾镁的溶解规律第89-91页
        4.5.1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XRD分析第89-90页
        4.5.2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SEM-EDS分析第90页
        4.5.3 溶解平衡状态下剩余粉末的TG-DTG分析第90-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磷酸钾镁水泥早期工作性、耐水性改性机理研究第93-108页
    5.1 粉煤灰对MKPC性能影响规律第93-98页
        5.1.1 水化温度第93-94页
        5.1.2 宏观强度发展第94-95页
        5.1.3 体积变形第95-96页
        5.1.4 XRD分析第96页
        5.1.5 SEM-EDS分析第96-98页
    5.2 钢渣对MKPC性能的影响规律第98-102页
        5.2.1 水化温度第98-99页
        5.2.2 宏观抗压强度第99-100页
        5.2.3 体积变形第100页
        5.2.4 XRD分析第100-101页
        5.2.5 SEM-EDS分析第101-102页
    5.3 镍渣对MKPC性能的影响规律第102-106页
        5.3.1 水化温度第102-103页
        5.3.2 宏观抗压强度第103-104页
        5.3.3 体积变形第104页
        5.3.4 XRD分析第104-105页
        5.3.5 SEM-EDS分析第105-106页
    5.4 对耐水性分析第106-107页
    5.5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2页
    6.1 结论第108-111页
    6.2 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粉煤灰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作用时效及其作用机理
下一篇:斜向风下方形断面结构驰振特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