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粉煤灰在胶凝材料中的作用时效和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粉煤灰激发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粉煤灰的物理激发 | 第13-14页 |
1.3.2 粉煤灰的化学激发 | 第14-17页 |
1.4 存在问题 | 第17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6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过程 | 第20-33页 |
2.1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仪器 | 第20-26页 |
2.1.1 水泥 | 第20页 |
2.1.2 粉煤灰 | 第20-21页 |
2.1.3 矿粉 | 第21-23页 |
2.1.4 骨料 | 第23页 |
2.1.5 外加剂 | 第23页 |
2.1.6 水 | 第23页 |
2.1.7 所用试验仪器 | 第23-26页 |
2.2 试验思路与方案 | 第26-30页 |
2.2.1 试验思路 | 第26页 |
2.2.2 净浆配合比 | 第26-29页 |
2.2.3 电通量试验仪器和步骤 | 第29页 |
2.2.4 粉煤灰激发剂研制 | 第29-30页 |
2.3 微观试样品的制备与测试 | 第30-33页 |
2.3.1 试样的制备 | 第30页 |
2.3.2 微观测试方法 | 第30-33页 |
第三章 粉煤灰对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 | 第33-47页 |
3.1 掺量对砂浆流动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 掺低钙粉煤灰净浆强度试验结果 | 第34-36页 |
3.3 掺高钙粉煤灰净浆强度试验结果 | 第36-38页 |
3.4 低钙粉煤灰与矿粉复掺抗压强度演变规律 | 第38-39页 |
3.5 胶砂抗压、抗折强度试验 | 第39-43页 |
3.5.1 掺加低钙粉煤灰胶砂抗压、抗折发展规律 | 第39-41页 |
3.5.2 掺加高钙粉煤灰胶砂抗压、抗折发展规律 | 第41-43页 |
3.6 低钙粉煤灰-水泥胶砂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3.7 电通量试验影响因子分析 | 第44-45页 |
3.8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粉煤灰在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中作用时效的微结构表征 | 第47-80页 |
4.1 XRD分析 | 第47-52页 |
4.1.1 不同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样品XRD分析 | 第47-51页 |
4.1.2 低钙粉煤灰与矿粉复掺的XRD分析 | 第51-52页 |
4.2 热重分析 | 第52-57页 |
4.3 高、低钙粉煤灰对水泥水化程度的影响 | 第57-60页 |
4.3.1 粉煤灰对单位质量胶凝材料化学结合水量发展规律 | 第57-58页 |
4.3.2 粉煤灰对单位质量水泥化学结合水量发展规律 | 第58-59页 |
4.3.3 粉煤灰-水泥两元体系中粉煤灰的水化程度 | 第59-60页 |
4.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0-62页 |
4.5 SEM-EDS分析 | 第62-70页 |
4.6 BET分析 | 第70-77页 |
4.7 小结 | 第77-80页 |
第五章 粉煤灰早期激发剂的研制以及激发机理的研究 | 第80-115页 |
5.1 激发剂试验 | 第80-90页 |
5.1.1 激发剂单掺试验 | 第80-81页 |
5.1.2 激发剂复掺试验 | 第81-88页 |
5.1.3 激发剂三掺试验 | 第88-90页 |
5.2 微观分析 | 第90-111页 |
5.2.1 XRD与TG-DTG分析 | 第90-97页 |
5.2.2 SEM-EDS分析 | 第97-107页 |
5.2.3 BET分析 | 第107-111页 |
5.3 微观机理分析 | 第111-113页 |
5.3.1 复掺微观机理分析 | 第111-112页 |
5.3.2 三掺微观机理分析 | 第112-113页 |
5.4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6.1 结论 | 第115-116页 |
6.2 展望 | 第116-117页 |
6.2.1 预测 | 第116页 |
6.2.2 已取得的研究 | 第116页 |
6.2.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