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长链非编码RNA与重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模式作物玉米第10页
    1.2 长链非编码RNA第10-14页
        1.2.1 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第10-14页
        1.2.2 LincRNA的研究方法第14页
    1.3 转录组数据分析第14-18页
        1.3.1 转录组数据第14-15页
        1.3.2 共表达分析第15-17页
        1.3.3 转录因子第17-18页
    1.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18-20页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玉米全基因组鉴定LINCRNA及其功能预测第22-52页
    2.1 前言第2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2-28页
        2.2.1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第22-23页
        2.2.2 lincRNA的鉴定第23-24页
        2.2.3 lincRNA和其邻近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24页
        2.2.4 lincRNA的位置保守性和序列保守性的分析第24-25页
        2.2.5 lincRNA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第25页
        2.2.6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25页
        2.2.7 功能富集分析(GO分析)第25页
        2.2.8 干旱条件下共表达网络的构建第25-26页
        2.2.9 干旱胁迫下核心基因的分析第26页
        2.2.10 核心lincRNA与转录因子的关系第26页
        2.2.11 lincRNA与重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第26-28页
        2.2.12 qRT-PCR验证响应干旱胁迫的lincRNA及其共表达的编码基因第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49页
        2.3.1 玉米全基因组lincRNA的鉴定第28-31页
        2.3.2 玉米lincRNA的基本特征第31-37页
        2.3.3 基因组位置分析:lincRNA与毗邻基因第37-39页
        2.3.4 玉米lincRNA的位置保守性和序列保守性第39-41页
        2.3.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41-42页
        2.3.6 共表达网络的构建与分析第42-46页
        2.3.7 通过定量PCR验证响应干旱的共表达lincRNA-编码基因对第46-48页
        2.3.8 lincRNA与复杂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第48-49页
    2.4 讨论第49-52页
        2.4.1 玉米中lincRNA的鉴定及特征分析第50页
        2.4.2 差异表达的lincRNA和共表达网络第50-51页
        2.4.3 lincRNA与GWAS的关联分析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附录第60-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叶面喷施6-BA对玉米生殖期光合产物运转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宁南山区党参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