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社区管理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 第17-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2.1.1 城市社区 | 第17页 |
2.1.2 城市社区管理 | 第17-18页 |
2.1.3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 第18-20页 |
2.2 社区管理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1 公民社会理论 | 第20-21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模式分析 | 第22-32页 |
3.1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概况 | 第22页 |
3.2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现状 | 第22-25页 |
3.3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 | 第25-29页 |
3.3.1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模式 | 第25-27页 |
3.3.2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模式尚存问题 | 第27-29页 |
3.4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3.4.1 传统的系统是与民间社会建设冲突 | 第29-30页 |
3.4.2 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流于形式 | 第30页 |
3.4.3 社区管理部门的规定不明确 | 第30页 |
3.4.4 社区中介组织缺乏支持和培育 | 第30页 |
3.4.5 队伍建设和社区管理工作不足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模式创新途径 | 第32-38页 |
4.1 社区管理模式创新思路 | 第32-33页 |
4.1.1 管理理念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变 | 第32页 |
4.1.2 管理过程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 第32页 |
4.1.3 管理制度从随意到规范的转变 | 第32-33页 |
4.2 社区管理模式创新原则 | 第33-35页 |
4.2.1 从实际出发原则 | 第33页 |
4.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3-34页 |
4.2.3 协调发展的原则 | 第34页 |
4.2.4 权力与职责分明的原则 | 第34-35页 |
4.3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管理模式创新建议 | 第35-38页 |
4.3.1 以“家文化”凝聚共同精神,激发“以人为本”新思想 | 第35页 |
4.3.2 完善协商机制,创造“社区民主共治”新局面 | 第35-36页 |
4.3.3 继续深耕“民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形成“家门口的居委会”新风貌 | 第36-37页 |
4.3.4 组建协同参与的服务平台,形成“群众自治”新局面 | 第37页 |
4.3.5 社会治理创新再升级,探索“惠及群众”新目标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实施管理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 | 第38-40页 |
5.1 加强社区管理保障体系与居民自治 | 第38页 |
5.2 完善制度逐步实现社区管理标准化 | 第38页 |
5.3 提高物业服务板块“组团式”管理 | 第38-39页 |
5.4 加强培育多元化社区建设力量 | 第39页 |
5.5 提升社区管理现代化技术创新 | 第39-4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