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1 比较分析法 | 第17页 |
1.4.2 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1.4.3 动态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1.6 研究结构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6.1 研究结构 | 第18页 |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农民收入的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2.1 农民收入及构成 | 第19页 |
2.1.1 农民收入的内涵 | 第19页 |
2.1.2 农民收入的结构 | 第19页 |
2.2 农民收入决定理论 | 第19-20页 |
2.2.1 劳动价值理论 | 第19页 |
2.2.2 边际生产理论 | 第19-20页 |
2.3 农民收入影响理论 | 第20-21页 |
2.3.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页 |
2.3.2 二元结构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凤台县农民收入的情况分析 | 第21-33页 |
3.1 凤台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3.1.2 凤台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 第21-22页 |
3.1.3 凤台县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 第22-23页 |
3.2 凤台县农民收入水平的阶段性分析 | 第23-26页 |
3.3 凤台县农民收入水平的结构性分析 | 第26-30页 |
3.3.1 工资性收入 | 第27-28页 |
3.3.2 家庭经营性收入 | 第28页 |
3.3.3 财产性收入 | 第28-29页 |
3.3.4 转移性收入 | 第29-30页 |
3.4 凤台县农民收入的区域性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3.4.1 与淮南市其他县区农民收入的比较 | 第30-31页 |
3.4.2 与安徽省其他县农民收入的比较 | 第31-32页 |
3.5 凤台县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制约凤台县农民收入提高的因素分析 | 第33-39页 |
4.1 农业方面的影响因素 | 第33-35页 |
4.1.1 农产品价格波动 | 第33-34页 |
4.1.2 农业结构不合理 | 第34-35页 |
4.1.3 农业生产规模小 | 第35页 |
4.2 农民方面的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4.2.1 劳动力素质低 | 第35-36页 |
4.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 第36-37页 |
4.3 制度方面的因素 | 第37-38页 |
4.3.1 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 | 第37页 |
4.3.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 第37-38页 |
4.4 其他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4.4.1 农业的金融资金支持不足 | 第38页 |
4.4.2 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低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 第39-43页 |
5.1 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 第39页 |
5.2 加强教育,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 第39-40页 |
5.3 融合二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 第40-41页 |
5.4 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水平 | 第41页 |
5.5 完善相关金融部门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 第41页 |
5.6 优化调整农业结构 | 第41-42页 |
5.7 加大政府财政支农补贴 | 第42页 |
5.8 完善农村社保制度 | 第42-43页 |
总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个人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