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我国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的困境 | 第14-21页 |
第一节 新形势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困境 | 第14-16页 |
一、江文宏案 | 第14页 |
二、Sino案 | 第14-15页 |
三、林承恩案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域外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启示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构建我国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紧迫性与可能性 | 第17-21页 |
一、构建我国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紧迫性 | 第18-19页 |
二、构建我国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可能性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的发展与尝试 | 第21-25页 |
第一节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发展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我国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的尝试 | 第22页 |
第三节 双重股东代表诉讼适格原告的思维导向 | 第22-25页 |
第三章 适格原告的前提要件:母公司全资控股 | 第25-28页 |
第一节 域外适格原告母公司控股要件的规制 | 第25页 |
第二节 我国适格原告控股要件的规制 | 第25-28页 |
第四章 适格原告的实质要件:母公司股东资格 | 第28-33页 |
第一节 域外适格原告母公司股东资格的规制 | 第28页 |
第二节 我国适格原告母公司股东资格的规制 | 第28-33页 |
一、适格原告持股时间的限定 | 第28-30页 |
二、适格原告持股比例的限定 | 第30-31页 |
三、特殊情况下的变通 | 第31-33页 |
第五章 适格原告的程序要件:前置程序 | 第33-35页 |
第一节 域外适格原告程序要件的规制 | 第33页 |
第二节 我国适格原告程序要件的规制 | 第33-3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