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及其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大坝安全监测概述 | 第10-11页 |
|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 | 第11-12页 |
|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现状 | 第12-13页 |
|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基础与系统结构分析 | 第15-23页 |
| ·大坝安全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 ·监测资料分析 | 第16-19页 |
| ·监测资料分析步骤 | 第16-17页 |
| ·监测资料的常规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 ·原始数据物理量换算 | 第18-19页 |
| ·系统总线技术 | 第19-20页 |
| ·数据采集自动化系统结构分析 | 第20-23页 |
| 第3章 大坝监测系统总体架构和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23-41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3-25页 |
| ·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目的 | 第23页 |
|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第23-25页 |
| ·数据采集模块(DAM)的硬件设计 | 第25-36页 |
| ·DAM原理及功能介绍 | 第25-27页 |
| ·测量电路设计 | 第27-31页 |
| ·主控制电路设计 | 第31-35页 |
| ·防雷电抗干扰技术 | 第35-36页 |
| ·数据采集系统(DAM)的软件设计 | 第36-39页 |
| ·主程序流程 | 第36页 |
| ·DAM通信流程 | 第36-38页 |
| ·定时测量流程 | 第38-39页 |
| ·通信模型及协议 | 第39-41页 |
| ·通信协议的编制 | 第39页 |
| ·通信模型 | 第39-41页 |
| 第4章 大坝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模块设计 | 第41-52页 |
| ·采集数据预处理 | 第41-43页 |
| ·系统误差的判别 | 第41页 |
| ·粗差点的剔除 | 第41-42页 |
| ·观测资料插补 | 第42页 |
| ·观测资料修正 | 第42-43页 |
| ·数据分析算法与实现 | 第43-52页 |
| ·线性相关分析 | 第43-45页 |
| ·曲线拟合分析 | 第45-47页 |
| ·逐步回归分析 | 第47-52页 |
| 第5章 大坝监测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实现 | 第52-73页 |
| ·开发平台和工具选择 | 第52页 |
|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57页 |
| ·数据库的设计 | 第52-54页 |
| ·ADO访问数据库的接口实现 | 第54-57页 |
| ·数据库的备份 | 第57页 |
| ·串口通信动态链接库(DLL)的设计与实现 | 第57-65页 |
| ·串口通信动态链接库(DLL)实现 | 第59-62页 |
| ·动态链接库(DLL)调用 | 第62-63页 |
| ·DLL导出函数 | 第63-65页 |
|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65-71页 |
| ·数据采集子系统 | 第66-68页 |
| ·在线分析子系统 | 第68-69页 |
| ·系统管理子系统 | 第69-70页 |
| ·离线分析子系统 | 第70-71页 |
| ·监测管理软件测试 | 第71-73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0-81页 |
| 附录C 部分程序代码 | 第8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