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园林设计论文

弹性景观导向下金寨双河公园设计研究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1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1 弹性景观的发展动态第11-12页
    1.2 村镇公园的发展动态第12-18页
2 引言第18-21页
    2.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2.1.1 村镇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第18页
        2.1.2 当前风景园林学科的实践第18-19页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2.3 技术路径第20-21页
3 弹性景观第21-27页
    3.1 弹性景观的概念第21-22页
        3.1.1 弹性景观相关概念第21页
        3.1.2 弹性景观与海绵城市的区别第21-22页
    3.2 弹性景观的基本内涵第22-24页
        3.2.1 景观的生态弹性第22页
        3.2.2 景观的文化弹性第22-23页
        3.2.3 景观的社会弹性第23-24页
    3.3 弹性景观的设计原则第24-25页
        3.3.1 系统性原则第24页
        3.3.2 低影响原则第24页
        3.3.3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24-25页
        3.3.4 多元化原则第25页
        3.3.5 动态性原则第25页
    3.4 弹性景观相对于传统景观设计理念的先进性第25-27页
        3.4.1 打破了传统景观对灾害威胁的态度第25-26页
        3.4.2 突破了传统景观的静态设计思维第26-27页
4 村镇公园第27-32页
    4.1 村镇公园的相关概念第27-28页
        4.1.1 村镇公园相关概念第27-28页
    4.2 村镇公园的景观资源、使用人群及功能特点第28-32页
        4.2.1 村镇公园的景观资源及特征第28-29页
        4.2.2 村镇公园的使用人群及行为特征第29-30页
        4.2.3 村镇公园的功能特点第30-31页
        4.2.4 关于村镇公园未来走向的思考第31-32页
5 弹性景观视角下村镇公园的设计策略与手法第32-35页
    5.1 弹性景观视角下村镇公园的设计策略第32-34页
        5.1.1 与自然为友以提升景观自适应力第32-33页
        5.1.2 重组村镇文化脉络以提升景观内在核心竞争力第33页
        5.1.3 打破时间桎梏以建立景观与社会间的弹性机制第33-34页
    5.2 弹性景观视角下村镇公园的设计手法第34-35页
        5.2.1 村镇公园的弹性空间营造第34页
        5.2.2 村镇公园的时间弹性第34-35页
6 金寨双河公园设计第35-49页
    6.1 项目背景及概况第35-39页
        6.1.1 研究范围的确定第35-36页
        6.1.2 上位规划解读第36-37页
        6.1.3 基地现状第37-39页
    6.2 设计目标及设计策略第39-41页
        6.2.1 设计目标第39页
        6.2.2 设计策略第39-41页
    6.3 弹性景观视角下金寨双河公园的总体设计第41-46页
        6.3.1 公园功能设计分析第42-43页
        6.3.2 公园道路设计分析第43-44页
        6.3.3 公园水系设计分析第44-45页
        6.3.4 公园植物设计分析第45-46页
    6.4 弹性思想在金寨双河公园中的体现第46-49页
        6.4.1 弹性空间的营造第46-47页
        6.4.2 时间弹性在双河公园中的体现第47-49页
7 结论与讨论第49-50页
    7.1 结论第49页
    7.2 讨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校园景观文化表达研究--以肥西中学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下一篇:“产—城—乡”融合视角下工贸型小城镇空间布局研究--以桐城市双港镇为例